“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才姿惠丽……”6月16日至18日,一帮中青年秦腔演员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胭脂》一篇,以同名秦腔大戏的形式呈现给广大戏迷和观众。这是该剧阔别舞台近40年如果首度亮相,也是百年剧社西安易俗社通过传帮带法律措施复排经典老戏的又一生动实践京剧艺术。
“那日他寻医问讯初见面,一见钟情心相连……”秦腔《胭脂》讲述一对男女青年因大胆追求友情引发一起冤案,经过一波三折最终平反昭雪的故事,有力抨击了主观断案、草菅人命的丑恶的封建官僚行为,“慎思守志”的为人做官信条发人深思京剧艺术。
上世纪70年代,易俗社根据魏峨、双戈编写的同名越剧剧本排演了秦腔版本京剧文化。这部当时由王芷华、张咏华、王保易、吴西民、毛文德、任慧中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联袂演出的秦腔作品,一炮而红,成为易俗社历史上移植剧目的成功范例京剧艺术。今年初,西安秦腔剧院按照艺术生产规划,汲取2015年复排《双锦衣》的经验,在易俗社启动了《胭脂》复排工作,王芷华为组长,张咏华、任慧中等组成传承组,为易俗社青年演员李东峰、张腊梅等口传身授。全新亮相的《胭脂》表演细腻生动、耐人寻味,音乐清雅流畅、委婉动听,舞美精致凝练,获观众认可。(驻陕西记者 秦毅)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