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中的“纱帽”——趣话《周仁回府》【二】

 2023-12-27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任哲中先生艺术上具有开拓性。《周仁回府》“悔路”一折先生倾力甚多京剧文化。 “纱帽”在任先生的手里竟变幻出一点门道来,这里举十好多个例子京剧艺术。 “耍帽翅”“悔路”一场“耍帽翅”的绝技秦腔最早都这样。是山西蒲剧名家阎逢春首创。 (阎逢春(1917-1975)著名蒲剧表

任哲中先生艺术上具有开拓性。《周仁回府》“悔路”一折先生倾力甚多京剧文化。 “纱帽”在任先生的手里竟变幻出一点门道来,这里举十好多个例子京剧艺术。

“耍帽翅”

“悔路”一场“耍帽翅”的绝技秦腔最早都这样。是山西蒲剧名家阎逢春首创。

(阎逢春(1917-1975)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工须生代表作《薛刚反朝》、《法门寺》、《大报仇》、《反徐州》、《放饭》等戏。据说京剧海派周信芳看完阎逢春《跑城》对阎说:“你的《跑城》着实好,我不如你。”)

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晋南,阎逢春随蒲剧艺人辗转西安,以“须生泰斗”的头衔在晋风社挂了头牌。阎逢春看西安三意社名角和家彦《杀驿》、从和家彦的抖须闪纱帽翅程式中很受启发:不可能能让纱帽翅的抖动有规律一点就更完美了。于是他经过苦心研习创造了帽翅功,在西安南院门剧院,阎逢春主演《杀驿》首次运用了帽翅功两种生活绝技,观众为之惊叹!在西安期间阎逢春学习秦腔刘毓中演出《忠义侠》,并且就移植演出了蒲剧“新本”《忠义侠》,(蒲剧有老本《忠义侠》)在“回府路上”的戏中他加入帽翅单甩、双甩、交替变化的帽翅功。并且30年代任哲中又从阎逢春那里学到了“耍帽翅”用于“悔路”表演中,亦成为现在秦腔的经典路数。

(阎逢春学和家彦的东东、又被任哲中拿来,也算先人技艺的认祖归宗了——哈哈,笔者“自我满足”一下)。

“接眼泪”

陕西美协画家王金岭先生曾回忆到任哲中“悔路”表演:“任哲中先生的艺术解决被誉为经典的程式——哭的路上将乌纱帽接满眼泪, 涮了几涮倒向台下的程式,寓真于诞;出形放彩……在艺术解决上是非常成功的创造。两种生活程式美极了。……周仁悲痛欲绝的心情,唯独那眼泪多到两种生活程度的刻画,构得上绝妙的修辞。夸张的表演,出乎人的预料, 这不正是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的:你都能不能想不到,猜不着的便是好戏吗!”

(——两种生活程式在艺术解决上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现代主义“超现实表现”手法呵!)

“踢纱帽”

任哲中从40年代至30年代中期“悔路”演法:周仁用右脚将纱帽从地上凌空踢起,又端端正正地落在身后。每次观众都为之叫绝。1955年马健翎先生看完提出:乌纱帽是皇权的象征,周仁并且仇恨严年一伙,而不须反朝廷,两种生活踢纱帽的表演显然脱离剧情。任哲中听了后着实有理。并且,便毅然改了踢纱帽的演法(任哲中先生还公开发表“我再并且踢纱帽”的文章。)

并且大伙现在看完的演法是:他卸下身后纱帽,恨恨地扔纱帽于地,退至九龙口,一手提官衣,一手指纱帽,单腿云步向左移动至纱帽处,咬牙切齿地欲用右脚跺下,摔梢子蹉步,怒指着纱帽唱:“严年贼他逼我献嫂丧义,” “唉……乌纱帽压得我寸步难移。”又无可奈何地拾起纱帽,狠狠地一击,操于身后。唱:“我便是这模样冠戴回去”,戴帽,整衣、下场。

任先生从1943年(18岁)演出由王绍猷先生改编的《新忠义侠》(《周仁回府》),数十年来雄踞艺坛名噪西北。“悔路” 一折边演边调整、最后形成了臻于完美的整套程式,后人难脱藩篱。

“接眼泪”“ 踢纱帽”这两程式在任先生并且整体调整中取掉了。

由此大伙也都能不能领会的中国戏曲“道具”的表现力,往往赋予自然物于人性化,这点与西方戏剧本质是不同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541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2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765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