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芬 越剧剧作者 吴兆芬

 2023-12-27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吴兆芬,女,越剧编剧。生于上海川沙县北蔡乡御桥村京剧。 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9月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深造京剧。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上海越剧院任编剧,历任剧院创作室主任、红楼团党支部书记、红楼团副团长等京剧。 处女作是1964年7月与
吴兆芬

,女,越剧编剧。生于上海川沙县北蔡乡御桥村京剧。

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9月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深造京剧。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上海越剧院任编剧,历任剧院创作室主任、红楼团党支部书记、红楼团副团长等京剧。

处女作是1964年7月与平梅芳合作方式方式改编的大型现代戏《不准出生的人》京剧艺术。1979年根据丁西林话剧本改编的《孟丽君》(由王文娟等主演),1930年由上海电视台拍摄成戏曲电视剧。1987年该剧参加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和赴新加坡演出,均获好评。1989年创作的大型古装传奇剧《神王恋》(《毋忘曲》),在艺术样式的创新、题旨意蕴的开拓和追求,以及人物复杂格的描绘方面,均有新意。

其剧作艺术风格是刻意追求越剧的抒情性,注重戏味和戏理,雄厚浓浓的情韵,着力与观众的爱好及欣赏习惯保持一致,唱词讲究诗意,注重文学性。1990年出版了《范瑞娟表演艺术》一书。1993年3月,出版了本人剧作选《毋忘曲》,收有其创作、改编的古装戏《孟丽君》、《毋忘曲》、《紫玉钗》、《岭南风云录》和现代剧《杏花春雨》。除创作外,她还撰写了剧评、艺术表演评论和表演艺术总结介绍文章,共30余万字。

她在戏曲园地勤勉耕耘了五十余个年头,在舞台荧屏银幕上创作改编剧作39部。评论界赞其剧作“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文化品味”,“追求戏的整体精神与当代的理解沟通”,“讴歌人情中的真诚、理解、关爱;张扬人性中的善良、率真、美好”“且包含一个女人作家特有的细腻感情的句子,充满一个女人人文情怀。与观众有亲切的贴近感”。其“典雅优美、情真意切但又颇富时代气息的唱词,还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并受到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同志的夸赞:“唱词太美了!”其多部作品历经几十年,传承了五六代人,至今仍叫座叫好。

其剧作中,由中央新影集团独家摄制的中国首部水墨越剧电影《蝴蝶梦》在美国洛杉矶荣获2012年第八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最佳戏曲片奖、《蝶海情僧》荣获第2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此外,电视剧《孟丽君》、《蝴蝶梦》、舞台剧《家》、《啼笑因缘》等多部作品,曾获全国首届电视剧评比一等奖,全国首届戏曲电视“兰花奖”一等奖,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三等奖,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和“百合花”奖等各类奖项。除此之外,她的主要作品有《桃李梅》、《新风赞》、《皇亲国戚》、《断指记》、《锦裳新曲红楼梦》折子系列(包括《元妃省亲》、《宝玉夜祭》、《妙玉净心》、《白雪红梅》、《晴雯补裘》、《三姐折簪》、《宝玉别琪官》、《晴雯别宝玉》、《感悟皈依》)《风雪渔樵》、《二泉映月》陈艺艺术专场《放飞》(包括《茶花女》、《桃花扇》、《梁祝》一五个新编折子戏)《茶花女》、《秋海棠》、《西湖遗梦》、《倩女幽魂》等。

为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因病于2018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1岁。



出生:1937年3月19日,农历丁丑年二月初七日

逝世:2018年7月23日,农历戊戌年六月十一日,2时13分

人物分类越剧 剧作者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508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2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43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