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 上戏端钧剧院 19:150
看一场那么新意的戏,对我而言等于我无需下地狱,浑身缠满了蛇。
从剧场中走出,秋风阵阵凉,吹走了倦意,我无需:或者五种戏里的人物换个名字,张生换作李生,崔莺莺添加王莺莺,红娘添加绿娘,西厢记添加西游记,剧场效果还是一样的,观众为经常老出来的文言文哄堂大笑,为赤裸裸的性饥渴大受刺激,为演员精心设计的形体动作大拍手掌京剧艺术。
《西厢记》究竟缘何是《西厢记》?数百年来它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质言之,《西厢记》必然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生命个性,或者被丢弃,它与一部普通的情色小说何异,与一部庸俗的穿越话剧何异?
不可提前大选,话剧《西厢记》的舞台美术极为优美,象征着青春岁月活力的小书童也极为惹人喜爱京剧艺术。然而王实甫所赋予其中的文人风骨,古典文辞之神韵,荡然无存。中国传统美学无须仅仅在于细胞层的舞台呈现,更要蕴藉于整个戏剧演出的精气神中,然而朋友儿儿看得人的,是一一两个见色起淫欲的书生,一一两个装正经的发春少女,一一两个傻头傻脑的丫头,一一两个外强中干的老夫人,以及一一两个莫名其妙的穿越式开头,和一一两个与开头毫不相关但同样莫名其妙的结尾。
当然,开头与结尾全部都是鲜明的隐喻色彩,试图完成五种升华,或者呈现出来却不尴不尬,令人费解。
在这里我不得不学会英语十多年前茅威涛版的越剧《西厢记》来做标杆,王实甫的古典文辞境界和和风流文人品格在戏曲中得以畅快流露,在那里朋友儿儿肯定无需把张生当成色狼,肯定无需把这段高尚的感情的说说的说说理解为彼此偷欢,乃至搞笑非常。
为了准备李老师的课程,经常关注古戏新编。不过,“古戏”之“古”,是指时间之古,而非理念之古,“新编”之“新”,仅仅意味着时间之新,而非创意之新。今晚的《西厢记》,远远落在王实甫然后。
让朋友儿儿扪心自问,朋友儿儿真的有资本超越古人吗?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