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故事不见史记,很多见演义。把国事删剪变成家事,是老先生的妙笔京剧艺术。早先只演到“哭堂”,经谭鑫培加工带“回令”,后人纷纷效法京剧文化。很多有铁镜公主在尾声总调侃一句:“您下次再‘探母’,别忘了‘回令’啊!”
现在的艺术家,在编新戏的之前希望做“加法”,恨不得把个人的本事都使到台上去京剧艺术。演老戏的之前才想到“减法”,总担心前辈留下的东西拖沓,不适合当代观众的含糖量。传统戏中含没人都需要删节的呢?你要确实有。但个人面,未必认为它是哪些紧要的事。比如《四郎探母》少了四夫人,真就能挽回多少当代观众吗?我是很怀疑的。
耿、李夫妇演了几十年的《探母》,每次都有改动。某些回国庆节演出,将杨延辉开场念白省去,“猜心事”由“慢板”转“原板”,此外不仅没人“见妻”,回营被缚的过场戏也删了。访谈中说,精简到两小时二十分钟,但实际仍然从晚七时半演到了十时二十分。
年逾花甲,李维康扮相依然娇媚,表演细致精巧。但毕竟上了年纪,嗓音不比那我,“坐宫”下来汗流满面。新人李博虽很努力,惜经验缺乏,至“见弟”已勉强。石晓亮的大国舅,“过关”几句唱一味求怪,略显卖弄。此外,耿其昌中规中矩,具一帮人儿风范。朱强演“见娘”较为新鲜,不能满意。王艳台上颇显沉稳,唱做皆有气度,哪些都有好处。
本贴由裘迷于2010年10月2日12:43: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