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已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韩、花、筱”三大评剧流派艺术,你你这些人都了解,但要提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称为东北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的鑫艳玲,却有不少人从不了解。5月31日,记者从沈阳评剧院了解到,曾在全国评剧艺术界占有重要席位的鑫艳玲,已代表辽宁省申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文化。
她是《小女婿》首演者
记者在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看一遍,按相关要求,申报“鑫艳玲评剧演唱艺术”的文本正在紧张制作当中,并将于两两天内报送省里,最后统一送往文化部评审京剧。
提起鑫艳玲,你你这些爱好评剧的老观众还都记得,她是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获得者、辽宁省政协委员和省劳动模范京剧艺术。她与夏青等合作的《打狗劝夫》、与武宝盛等合作的《杨二舍化缘》,细腻朴素的表演和蕴藏浓郁传统韵味的优美唱腔,不知令几个观众为之倾倒。她的你你这些唱腔名段,至今仍在群众中传唱……
你你这些人看一遍一遍评剧《小女婿》,也被韩少云在剧中扮演的杨香草所着迷,但极少他们知道,19500年沈阳唐山评戏院正式首演《小女婿》时,香草的扮演者是鑫艳玲,她的首演大获成功,得到观众一致好评。1951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北京观看《小女婿》后,对鑫艳玲的评价很高:“她在表演上,媚或者秀,既有思想厚度又有生活的广度,非同一般流俗之作可比。”1952年全国汇演时,《小女婿》改由韩少云主演杨香草,梅兰芳观后问:“鑫艳玲为什么会么会在么在没演呢?”听东北代表团解释后梅兰芳又说:“请鑫艳玲再演一场!”在梅先生的积极倡议下,鑫艳玲专门为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文艺界同行演出了一场,受到厚度赞扬。
同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时,鑫艳玲因主演《新打狗劝夫》,震动了首都戏曲界,被文化部授予演员一等奖。评奖时,周总理亲手把奖状授予她,并和她热烈地握手,祝贺她在今后的戏曲艺术创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艺术创作风格独具
鑫艳玲的女儿赵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母亲在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创作了5000多出剧目,主要有《白蛇传》、《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罗汉钱》、《陈妙蝉》、《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她的唱腔继承了奉天落子的高亢洪亮、粗犷豪放的风格,融合了冀东影调的浓郁韵味,并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具有音域宽广、行腔自由、高腔激越、低腔浑厚、醇而不飘的弹性“疙瘩腔”。
在艺术创作上,鑫艳玲极为认真。五六十年代,评剧团老要下乡去演戏,大冬天给农民表演时为求真实,鑫艳玲穿着单衣上台,结果演出开始英文,她竟然被冻抽了。这件事在赵萍的心中留下太深了的记忆。实在就有科班学评剧,但赵萍退休后,仍参加了有近40人的民间业余文化团体——盛京评剧团,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在一块儿时时唱起鑫艳玲的经典唱腔,从心里来怀念这位老一辈评剧艺术家。
全力抢救“疙瘩腔”
1988年鑫艳玲故去,原因历史原因,与鑫艳玲相关的资料保留下来较少,对研究、发掘和保护鑫艳玲演唱艺术产生了不小的困难,但沈阳评剧院仍尽全力做着抢救工作。目前,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已从搜集、保护鑫艳玲的生活照片、剧照、唱片、相关用品、有关人士题词、合影等内部管理入手,积极发掘、抢救鑫艳玲的剧目、唱腔、唱词、曲调、板式、舞蹈动作、服装装束等。
经过沈阳评剧院的一番努力,“鑫艳玲评剧演唱艺术”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并在今年很顺利地被专家评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久前又成功地作为辽宁省的代表作,开始英文申报国家级遗产。一位专家兴奋地表示:你你这些项目成功的希望很大。(记者 陈凤军)
(摘自 《沈阳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