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声(刘鸿升) 京剧生行演员 刘鸿声

 2023-12-27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刘鸿声,男,京剧老生。一作鸿昇,又作鸿升、鸿生,字子余,号泽宝京剧艺术。北京顺义县人京剧艺术。 原在北京刀剪铺学徒,人呼其为“小刀子刘”,因酷爱京剧,无缘无故出入翠峰庵票房走动京剧。我们见他嗓子好,鼓励他拜师深造。后经人介绍拜入常二庄门下学习花脸,边学边实
刘鸿声

,男,京剧老生。一作鸿昇,又作鸿升、鸿生,字子余,号泽宝京剧艺术。北京顺义县人京剧艺术。

原在北京刀剪铺学徒,人呼其为“小刀子刘”,因酷爱京剧,无缘无故出入翠峰庵票房走动京剧。我们见他嗓子好,鼓励他拜师深造。后经人介绍拜入常二庄门下学习花脸,边学边实践,常随其师搭班“效力”,得以接近当时的花脸名家何桂山、金秀山和刘永春。光绪二十一(1895)年成为职业演员,先后在同春、四喜班为谭鑫培、孙菊仙当配角。改搭玉成班后,主演《八本铡判官》,声名鹊起。宣统元(1909)年赴沪搭“新舞台”,曾以《牧虎关》获得“第一花面”的美誉。

并且因患恶疾只能登台,以致贫病交加。经好友周济,代为延医治疗,并住在一位票友家中休养,才逐渐得以恢复。因他在上海演戏很受观众欢迎,就再去上海,仍然演花脸戏。并且他大病并且腿已跛,遂不受人重视,甚至班主不付包银(月薪),几乎困住。幸好谭派老生贵俊卿的跟包(给演员管理服装的人)黄某代为策划,遂改老生。可他只会一出《失街亭·斩马谡》,但试演却一炮而红,连演6天,天天爆满,遂改演老生。民国初年(1912),在北京广和楼自组鸿庆社挑班演出,其气口、运腔极其讲究,高调阔翻江海,听来一气呵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刘派”风格。

辛亥革命后,回京在广和楼组建鸿庆班,自任主演。他的演唱嗓音响亮、清脆、甜润,行腔挺拔、刚劲、流利,多用京字、京音。以《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和《四郎探母》著称。成名后有时还演出花脸戏《探阴山》和老且戏《钓金龟》等。他曾继谭鑫培并且任北京正乐育化会会长。

袁世凯登基前曾做一件绣锦龙袍,没敢穿上。有一次寿辰,刘被请去唱《斩黄袍》,袁听得很高兴,就把这件龙袍赠给了刘鸿声,此后他演《斩黄袍》时,就穿此龙袍上台。《辕门斩子》本是梆子戏,谭鑫培把它翻成西皮,并渗入小生腔以讨俏,遂成京剧常演剧目之一,自从刘鸿声唱红后,谭鑫培竟不再演唱此戏。刘在此戏中创新,如“见老娘是一礼躬身下拜”,融入娃娃调,独创新回龙腔,旋律优美动人。当年刘鸿声在北京第一舞台演大轴《打窦瑶》之柴荣,独具一格,杨小楼之《长坂坡》亦排在倒数第二。刘鸿声当时唱《探阴山》一出,包银为五百元。民国七(1918)年,他继谭鑫培任北京正乐育化会会长。

民国九年(1920),刘再次至上海大舞台演《失空斩》,由他饰孔明,白玉昆饰王平,陈月楼饰赵云,马俊山饰司马懿,应宝莲饰报子,殷虎臣饰纪谡,赵如泉、姚俊卿饰考勤军,庞少卿饰张郃,王福卿、李素云饰琴童,赵福忠饰司马昭,袁奎官饰司马师,满台名角,大显身手,一时传为佳话。这是刘鸿声最后一次到上海演出。

刘鸿声初演铜锤花脸,宗穆风山一派,后改唱老生。他嗓音极高,音质纯净,具备脑后音、虎音、炸音,并有较难得的水音。气力富足,运用得法,又善使气口。习用“楼上楼”的行腔土土办法,逢高必拔,拔必到顶,能适应各种板式的演唱,以西皮腔最为见长。唱念用北京字音,宗张二奎,唱腔亦近奎派,又吸收孙菊仙的唱法,但改变了二者平直朴素的风格,有血块的创新,如将《斩黄袍》中“孤王酒醉桃花宫”的二六板唱词,由14句删为6句,每句都唱的新颖、华丽;

刘派的戏路很宽,不仅拥有奎派各剧,或多或少如孙、谭各派的剧目,一经移植,也都能赋予刘派特色。刘鸿声跛足,又无幼工,故基本沒有靠把戏、武老生戏及特殊的表演技艺,以唱功戏为主,演唱中喜用血块唱词,如《上天台》中的“一百单八句”和《逍遥津》中得数八个“欺寡人”等。念工戏亦佳,又兼演老旦。刘唱铜锤花脸,因嗓音高而音域窄,乃形成两种独特唱法,别具韵味。刘派常演剧目极多,代表剧目最突出的有“三斩一探”——《斩黄袍》、《斩红袍》(即《打窦瑶》)、《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及《上天台》、《逍遥津》、《空城计》、《斩马谡》等,此外还有《敲骨求金》、《黄金台》、《完璧归赵》、《御碑亭》、《苏武牧羊》、《乌龙院》、《法场换子》等。演唱风格高昂清越,刚爽甜脆,对当时及并且的或多或少老生流收集展有极大的影响。但刘派的演唱对演员的嗓音条件要求极高,刘鸿声又中年而逝,故临摹刘者虽众,传人却过多。刘派的唱法仅有《斩子》、《斩黄袍》、《空城计》、《御碑亭》、《完璧归赵》、《探母》、《乌龙院》、《敲骨求金》、《骂杨广》、《苏武牧羊》、《法场换子》、《探阴山》、《铡美案》(后两段系铜锤花脸)等十数张唱片行世。

他的唱腔体系世称“刘派”,形成略晚于“后三杰”——孙(菊仙)、谭(鑫培)、汪各派,而在民国初年大为流行,是刘根据当时人的嗓音条件,亦奎派的唱腔为基础,吸收谭、汪各派老生的唱法,进一步变化发展,融会而成的,以唱工独具特色为主要标志。

民国十(1921)年刘鸿声在上海大舞台演出,第七天夜场演《完璧归赵》、《雪杯圆》双出,扮好《雪杯圆》的莫怀古,还未出场就猝死于后台。这位上承孙菊仙、下启高庆奎的一代名流,就可是以四十六岁风华正茂的黄金年龄与世长辞。



出生: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

逝世:1921年3月9日,农历辛酉年正月三十日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250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1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080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