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杨春圃) 京剧生行演员 杨小楼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杨小楼,男,京剧武生。小名三元,谱名嘉训;安徽省潜山县人京剧。祖父杨二喜为京剧武旦,父杨月楼京剧艺术。 幼入小荣椿科班学艺,从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京剧艺术。十六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充当配角京剧。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
杨小楼

,男,京剧武生。小名三元,谱名嘉训;安徽省潜山县人京剧。祖父

杨二喜

为京剧武旦,父

杨月楼

京剧艺术。

幼入小荣椿科班学艺,从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京剧艺术。十六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充当配角京剧。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并拜俞菊笙为师,技艺渐进。杨小楼之父杨月楼与俞菊笙为至交。约在1877年至1878年间,二位夫人先后有孕。杨、俞二人约定:若一男一女,则指腹为婚;若二男,则换子。1877年冬月,俞菊笙之子诞下;1879年八月,杨月楼之子诞下,二人换子。故杨小楼为俞菊笙之嫡子,俞振庭为杨月楼之嫡子。杨小楼拜师学艺,因其为俞氏亲子,故俞氏倾囊传艺。外界谓“杨小楼得其八九,俞振庭得其二三。”(翁思再所著《余叔岩传》)

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液,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方式方式,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班。声誉鹊起。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一并博采众长,打下武生表演技艺的全面基础,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友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戏的唱片中,不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但是,他的长靠戏《长坂坡》、《挑华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昆曲戏《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无一不精。晚期他还排演了《野猪林》、《康郎山》等戏。

其一生真正收有三位弟子,在1934年正式收傅德威为入室弟子,傅得杨真传,杨在收徒当日还特地示范演出了两出戏。杨派武生传人有孙毓堃、刘宗杨、高盛麟、沈华轩、周瑞安等人,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璐、厉慧良等皆宗法杨派。

年六十一岁。



出生:1878年12月3日,光绪四年(戊寅)冬月初十日

逝世:1938年2月14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五日,巳时

人物分类京剧 生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3235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7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2929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