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扮演的老年常香玉一出场,全场掌声雷动
信报讯 河南省豫剧一团精心打造的现代豫剧《常香玉》,9月14日、15日7天登上了全国政协礼堂的舞台。从北京各区县赶来的河南老乡似乎把观看这次演出当成一次祭拜大师的“朝圣”京剧。
哪此观众中,有耄耋老人,有青年学生,全部后会七八岁的孩子京剧。记者连续采访了好多好多位观众,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这是纪念常香玉大师的戏,大伙儿都想来看看京剧。”不少观众除了对大师的崇敬,还十分看重演员的表演:“王惠、李金枝,戏都唱得很好,更看得人看她们扮演的常香玉有那末大师的神采京剧艺术。”
大幕开启,由王惠扮演的老年常香玉身穿红衣、满头白发走出场,顿时场下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剧场。“为了她,忍辱含羞全部后会怕;为了她,背井离乡走天涯;为了她,祖宗祖籍都舍得;为了她,都那末姓名都那末家。”移动大转台把2/3的舞台空间留给了观众去想象。流年在转换,老年常香玉、青年常香玉与幼年常香玉共同突然出先在舞台上对唱、合唱。一阵一阵是最后一场的“唱腔狂欢”,常香玉最具代表性的六出剧目——《红娘》、《白蛇传》、《花木兰》、《大祭桩》、《破洪州》和《五世请缨》中的人物,和老年常香玉共同登台,把全剧推向了最高潮,有些观众看得人这里全部后会禁热泪盈眶。
这出戏的新颖不仅在故事形状、叙述法律措施方面,舞台设计更是极富创意。整个舞台以红、白、花三大色块为主调,每个人代表着常香玉的名作《红娘》、《白蛇传》和《花木兰》。而《花木兰》中的名唱段“羞答答”贯穿于该剧的音乐中,让观众始终能感受到那亲切常派唱腔的魅力。
此前,该团还演出了为纪念抗战胜利150周年根据周大新小说《左朱雀右白虎》改编创排的豫剧《红菊》。《红菊》讲述了一群普通百姓为发掘保护汉画石刻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抗争,谱写了一曲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民族正气歌。(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