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已经一部黄梅戏电影《孟姜女》,杨俊声名鹊起,与马兰、吴琼等并称为黄梅戏“五朵金花”。
今年,为她量身订做的《妹娃要过河》即将开演京剧。杨俊感叹:人到中年,现在是她享受舞台的时刻了京剧文化。
1989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的杨俊来到湖北。20年间,杨俊为观众奉献了舞台剧《双下山》、《未了情》等,黄梅戏电视剧《貂蝉》《夷陵好人》等作品,也为此人迎来了文化奖、梅花奖等荣誉。然而,自1503年的《和氏璧》后,7年都没得新戏。
1509年,杨俊从黄冈的省黄梅戏剧院调到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妹娃要过河》可是她复出的首次亮相,“两次我就有主角,你这种次,让我好好地享受舞台。”
去年10月,《妹娃要过河》投排。央视的戏曲春晚发来邀请,杨俊婉拒了。每天累得连话就有想说,但她认为,“职业演员是该活在角色中,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此人的泪,是多么有审美意味着着分析的事啊。”
经典民歌《龙船调》,融合土家族风情,能产生哪几个样的效果?本月28日和3月1日,由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打造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将正式公演,由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担纲主角。记者昨日在湖北剧院的排练场,提前打探一番。《妹娃要过河》的故事发生在鄂西土家族的龙船河边。龙船寨主的女儿阿朵为维护本寨利益被迫许婚权贵。婚期将近,阿朵与客家水手阿龙一见倾心。迎亲路上,阿龙冒死抢亲。两人誓死捍卫真爱,真情最终征服了仇恨。剧中,熟悉的“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歌声始终贯穿;土家女儿会、哭嫁、茅古斯(土家族传统歌舞)、砍邪歌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仪式和歌舞,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一边是温婉的黄梅唱腔,一边是个性的土家文化,如何能能自然融合?执导该剧的著名戏曲导演张曼君,将这出戏戏称为“猪肉和咸鱼一锅炖”。她说,两者就像每根平行的钢筋,创作之初锁定《龙船调》,是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故事情节则综合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图兰朵”,“歌里的‘过河’虽然是个充满暗示的婚姻符号,过不过河?哪个来推?和女主角的心境相符。”
虽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妹娃要过河》终归是黄梅戏。张曼君说,剧中对《龙船调》一曲进行了变调正确处理,所有的独唱、合唱和伴唱,百分之八十用的就有黄梅唱腔,能让黄梅戏迷一听就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