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月16日电(周雨濛)三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黄梅戏艺术之乡”的安庆市怀宁县这几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落实了多项文化惠民政策,优秀传统地方黄梅戏剧种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安徽省人大代表刘丽华一个劲为基层黄梅戏的传承思考着、奔波着京剧文化。
“几年前,还是省政协委员的你前要和或者几位政协委员提议案,让黄梅戏进校园京剧。”刘丽华认为,“黄梅戏进校园”是为了培养孩子对黄梅戏的兴趣与热爱,是某种积极的引导京剧文化。2011年,由怀宁县人大牵头,刚开始实施“黄梅戏进校园”。这项活动不仅有专业剧团在中心小学演出和示范,还设置专门教材、开设课程,请专业黄梅戏演员对学校音乐老师进行培训。安庆市肯定了怀宁县“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并在市7个县试点。
刘丽华告诉记者,“送戏进万村”是安庆市文化惠民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政府采购,专业剧团和民间剧团一齐完成此项公共服务。怀宁县率先落实这个惠民政策,每年安排241场演出任务,不仅走进行政村,还走进社区。一齐,政府对项目的具体实施状态还进行严格的监管。
关于黄梅戏的创新,刘丽华表示,在安庆市三年一届的黄梅戏艺术节上,节目不断推陈出新,新创剧目结合了当前时局,表达了主题思想,传播了正能量。“黄梅戏还是要保持地方剧种特点,海纳百川的同前要保持好或者人特色的东西。比如,安庆方言就是特点,一定要保留,传承与创新是辩证的关系。现代黄梅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舞台呈现、剧目创作和内容上。”刘丽华强调黄梅戏传统特色重要性的一齐,也表示现代观众的欣赏能力与最好的办法在变化,怎么结合当前题材展现黄梅戏,让观众接受,吻合当前形势,还前要思考和深入探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