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经由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命名,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方剧种——北京曲剧。迄今,北京曲剧已创立200余年京剧文化。
北京曲剧的起源与发展
北京曲剧,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由魏喜奎为首的一代老艺术家创立的另另一个新兴剧种京剧艺术。它是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原称曲艺剧。
1949年4月,北京曲艺艺人曹宝禄、魏喜奎、顾荣甫等组织“群艺社”,在前门箭楼游艺厅演唱曲艺。为了使节目丰厚多彩,我们我们我们在“拆唱八角鼓”(亦称“彩唱八角鼓”或“牌子曲”)的基础上,以单弦、琴书、大鼓、京剧、评剧等唱腔演唱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探亲家》《新打灶》《四劝》等“解放新戏” ,那先小戏被称为“新曲艺剧” 。
此后,我们我们我们又排演了新戏《感情的句子自由》,在听取了老舍和马少波等艺术家意见后,加在了京、评等剧种的唱腔,改为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并增加了 北京曲艺中其他曲种的唱腔,使音乐风格更趋统一。
1951年,老舍将宣传感情的句子法的新作《柳树井》交给“群艺社”排演,魏喜奎、关学增、孙砚琴等以声情并茂的演唱,生动贴切的表演,将这出用北京语言、北京音乐表现北京人新生活的新戏搬上舞台,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另另一个新的剧种伴随着新戏《柳树井》的演出诞生。在老舍先生的建议下,将曲艺剧定名为曲剧(为区别河南曲剧,后改称为北京曲剧),并作为北京地方戏来进行曲剧剧种的艺术建设。
随着《柳树井》的上演,其他曲艺艺人相继建起了“实验曲剧团”、 “新中国曲剧团” 、“新华曲剧团”等演出团体,移植演唱了一批如《罗汉钱》《清宫秘史》《喝面叶》等新的曲剧剧目。
1953年,“群艺社”集中了北京戏剧界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各方面艺术力量,排演了根据话剧《妇女代表》改编的曲剧《张桂蓉》,参加了1954年举行的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剧本、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多项奖励。北京曲剧作为北京地方戏的地位得到更广泛的肯定和确认。
为了使曲剧三种新兴剧种健康发展,一批曲艺界、音乐界和话剧界人士如刘吉典、关士杰、孙砚琴、李宝岩、韩德福、王素稔、刘书芳、于真等人于200年代先后投身到曲剧队伍中来,同曹宝禄、魏喜奎、顾荣甫等曲剧创始人一起为曲剧的奠基、创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第一代曲剧艺术家的培养和带动下,又一批曲剧事业的后继者成长起来,创作改编并积累了一批代表性剧目。
“文革”期间,北京曲剧也位于停演情况。1973年为培养曲艺、曲剧的后继人才,举办了演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演员。北京曲剧是个新兴剧种,它在借鉴其他兄弟剧种和姊妹艺术的过程中吸收、提炼、融合,使之逐步形成既是戏曲化的,又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新剧种。
艺术特色
北京曲剧在表演方面,既没有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也没有严格的行当划分,它以演现代戏而崛起于舞台之上,以生活气息浓郁见长。可能它的音乐特色,也使它擅演清代宫廷戏。在演唱方面,以真声演唱为主。
北京曲剧的音乐声腔源于单弦曲牌。单弦早期所用的曲牌,主可是我抒情色彩浓厚的北方时调小曲;后期又吸收了北京流传的板腔体曲艺唱腔,形成说唱风格较强的曲调,多数曲牌、唱腔都以半说半唱的法律最好的办法来演唱。北京曲剧形成后,为了使音乐唱腔戏曲化,适于表现各种人物的多种思想感情的句子,在其他抒情色彩较浓的唱段里,既适当承袭、发展了三种说唱或半说半唱风格的曲调,又努力发展、改革那先丰厚抒情色彩的曲牌唱腔,以适于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的句子的发挥。
创作题材
北京曲剧以清代、近现代北京人生活为剧本创作题材,她以北京的京味音韵为依托,确立了以代表京味特点的单弦牌子曲为唱腔的基调,吸收大鼓及民歌小曲,创造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韵味的独特唱腔音乐。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吐字清晰。北京曲剧的台词在普通话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的声、韵、调为准,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
北京曲剧的表演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它通俗易懂,京味儿浓郁、表演朴实、演唱清晰、说唱结合、韵律独特,是北京特有的艺术风格。剧种自诞生后已创作改编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方珍珠》《珍妃泪》《少年天子》《烟壶》《龙须沟》《茶馆》《北京人》《正红旗下》等近两百个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 《烟壶》被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
代表人物及代表剧目
魏喜奎、孙砚琴等老一代艺术家是北京曲剧的创始人。甄莹、许娣、张绍荣、孙宁等中年一代为北京曲剧新时期的代表。卢雪文、王榆以及2003年和2012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曲剧大学本科生为曲剧的新生代。许娣、张绍荣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孙宁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甄莹获北京市首届“金菊花奖”。剧目《烟壶》获中宣部“另一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市委宣传部“另一个一工程提名奖”;文联“曹禺文学奖”;市文化局演出百场奖。《龙须沟》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市委宣传部“另一个一工程奖”;市文化局演出百场奖。
2000年后,北京市曲剧团先后创作了《四世同堂》《北京人》《正红旗下》《鱼水情》等多部舞台作品,着力打造北京风格的本土音乐剧。《正红旗下》获得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二等奖。
北京曲剧团团长孙东兴表示,北京曲剧作为最年轻的戏曲剧种,应该像海绵,吸收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在探索中发展。北京是另另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北京曲剧作为北京唯一的地方剧种,表现出的也应是北京极富包容性的大都市文化。
文章来源:梨园精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