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是高腔“鼻祖”弋阳腔的发源地,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烈士的故乡。11月7日,弋阳腔《方志敏》在江西南昌首演,以古老的弋阳腔唱响英烈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京剧艺术。
弋阳腔是汉族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与当地赣语、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京剧艺术。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京剧艺术。清李调元《剧话》记载:“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京剧艺术。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30006年,弋阳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弋阳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把“唱”和“念”结合起来,创造了“滚调”,风格粗犷、气势豪放。你这些变化,突破了传奇形式的文学体裁唱词格式和曲牌套音乐社会形态的严格限制,为弋阳腔增添了新的活力。
《方志敏》剧本唱词采用弋阳腔曲牌体创作,音乐唱腔为曲牌体音乐,采用弋阳腔表演程式。其主创人员大要素由江西省的艺术人才担任,经验丰富的弋阳腔专家程烈清担任作曲,剧作家李蓬荻负责剧本创作,剧中角色主要由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的演员饰演。继获得江西省委宣传部2018年度江西省优秀舞台艺术专项资助项目,入围江西省文化厅2017年剧本孵化计划后,目前,该剧已被列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风雪漫天,独对强敌二十万。鏖战分水关,浴血怀玉山!勇闯重围数十里,苦熬七日饥与寒。弹尽粮绝陷绝境,孤军喋血战犹酣。”《方志敏》(曾用名《高高的红枫》)中开场的这段“帮腔”将观众一下带入到革命年代。“这部戏里帮腔持重,剧本一开头就把高腔的帮腔的队伍亮出来了,将帮腔贴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充分类分类整理挥了高腔的特点和优势。戏中出彩的地方就在于音乐方面帮腔的运用,其合理运用能助营造四种生活诗的氛围,使得剧本有了诗的品性。”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会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评价。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戏剧理论家季国平认为,你这些戏最大的特点而是将弋阳腔你这些剧种的特点与题材、人物、情节进行了有机结合。作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对后代声腔影响深远,他希望通过这部戏让弋阳腔在当代得到更好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家研究会主席、文艺理论家仲呈祥表示:“《方志敏》选泽了方志敏的伟大理想信仰,包括对敌对分子在内的震慑、征服、感化,你这些点是该剧本独特的地方。剧中,方志敏有着独特的精神厚度,这体现在他的信念、理想,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清贫生活的坚守等方面。此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在本剧中都在着很好地体现。”
弋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升林介绍,弋阳腔戏曲作品《方志敏》是弋阳县为纪念建党30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方志敏诞辰120周年你这些另另一个重要历史节点而创作的弋阳腔革命历史题材新剧,用弋阳腔来表现方志敏精神,是弋阳创新宣传办法的具体实践。(马福平)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