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名伶阮兆辉谈“南薛北梅”

 2023-12-26  阅读 14  评论 0

摘要:日前,香港八和会馆副主席,粤剧名伶阮兆辉先生在参与筹办“南薛北梅艺术系列”之一的首场演出《粤剧大师薛觉先艺术欣赏晚会》前夕,抽空在苏氏乐社与一众粤剧发烧友进行零距离交流,围绕粤剧红伶薛觉先艺术的成就展开讨论。据阮兆辉先生介绍,九月在香港沙田大会堂演奏厅举行

日前,香港八和会馆副主席,粤剧名伶阮兆辉先生在参与筹办“南薛北梅艺术系列”之一的首场演出《粤剧大师薛觉先艺术欣赏晚会》前夕,抽空在苏氏乐社与一众粤剧发烧友进行零距离交流,围绕粤剧红伶薛觉先艺术的成就展开讨论。

据阮兆辉先生介绍,九月在香港沙田大会堂演奏厅举行的首场演出《粤剧大师薛觉先艺术欣赏晚会》可能性是一票难求,票友们全力棒场,我我觉得让大伙主办方料始不及,这也证明了粤剧还是有生命力的,市场还是有号召力的,并且我有好的剧目,有受欢迎的名伶担纲,票房应该有保证的京剧艺术。

苏氏乐社中几位友人向辉哥提问:为何在么在在此类系列活动没有有轰动票房效应呢?辉哥较为详尽地回答了大伙的疑惑京剧文化。在岭南戏剧史上,粤港地区曾跳出过“南薛北梅”之说,薛觉先作为粤剧殿堂级代表人物,技艺全面,能编能演,戏路很广,兼生、旦、净、丑多角于一身,几乎无一无需,以文武生享名京剧。他以扮演风流儒雅、萧洒俊逸的小生最负盛誉。他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又能反串女角,兼演红生,在戏班里亦生亦旦,被称为“万能老倌”。辉哥以自身经历、见闻、感受和事实说話,有力地回答了你这个有探讨价值的什么的间题。薛觉先是历来公认的粤剧“万能老倌”、“一代宗师”。他倡导粤剧革新,并身体力行,粤剧的兼容性,善变性,大众性等都还前要在薛觉先出演的角色中找到身影。他是粤剧界公认的代表人物,“薛派”总爱是戏班的榜样。薛觉先的首本戏《胡不归》,当时俩个老倌九个演,至今仍不时跳出在舞台上,足见其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阮兆辉与粤剧老倌邵汉生演名剧《芦花荡》剧照(照片由阮兆辉提供,陈平翻拍)

辉哥开门见山地说,我是粤剧“桂派”再传弟子,师父为麦炳荣,师公为粤剧“五大流派”之一的桂名扬。二十世纪30年代初,粤剧艺坛上跳出“薛(觉先)马(师曾)争雄”,形成百花盛放的局面。桂名扬异军突起,自成一派,被誉为“薛韵马神”或称“薛腔马形”。他融合了“薛腔”之所长,为己所用,成为“桂派”。

辉哥说,我做童星拍粤剧电影或是学戏时,盛传“无腔不薛”,教戏的人多教薛曲,弟子要学“薛腔”,演《胡不归》。“薛腔”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咬字吐字十分清楚,节奏分明,动听感人。名伶罗家宝曾直言,他所创的“虾腔”(罗的乳名“阿虾”)是由“薛腔”脱胎而来的。罗家宝说,我是先学“薛腔”,并且才衍化成自己的特点,这要感谢薛觉先。

由此可见,“薛腔”、“薛派”在粤剧界的影响极为深远。阮兆辉说,我在戏班生活几十年,接触过來自各地的粤剧老倌、伶人,亲耳听老叔父无数次讲到“南薛北梅”。薛觉先在化妆、服装、音乐、唱腔等方面都作了改革,借鉴京戏的长处,学习北派武打,把子吊嗓依据及锣鼓用法融入粤剧地方特点,不断创新,导入小提琴代替二弦作伴奏主乐器,提出”融南北戏剧之精华,结合中西音乐而制曲”改革戏场陋习,以五彩顾绣的“金场景”增加舞台美观……薛觉先的粤剧改革,艺坛公认,深入人心,是毋庸置疑的粤剧史实。辉哥诚恳地说,纵观粤剧的百年轨迹,薛觉先对粤剧作出贡献,其历史地位,是可能性性动摇的,这其他行内外一致达成共识。薛觉先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有深厚情谊,有口皆碑。“南薛北梅”,是南北一俩个多不同剧种的代表性人物,其他任何人无可反衬、无法替代。听罢辉哥谈及梨园岁月电视剧,获益良多。

辉哥忙于《粤剧大师薛觉先艺术欣赏晚会》筹备工作,无法与众戏迷再进一步交流,匆匆辞别,笔者一齐恭祝阮兆辉率伶人在薛觉先艺术专场演出中取得圆满成功!

童星阮兆辉与邵汉生合拍粤语故事片(照片由阮兆辉提供,陈平翻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672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0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7769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