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 广州日报作者: 张素芹
罗家宝《梦断香销四十年》剧照。广州日报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梁彦兰 摄
罗家宝 图片来自@广东粤剧院
广东粤剧院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昨夜去世
广州日报讯(记者张素芹通讯员梁彦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罗家宝,因病抢救无效,于4月21日21时18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京剧文化。罗家宝毕生致力于发展粤剧艺术,创立了粤剧“虾腔”艺术流派,为粤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京剧艺术。罗家宝的去世是广东粤剧界及文艺界的重大损失京剧文化。
人称“虾叔”的罗家宝19150年出生于粤剧世家,父亲是著名击乐师罗家树。1942年,罗家宝跟着父亲正式结束英文学戏,以前拜陈锦棠为师。
在70多年的艺术人生中,罗家宝曾主演《柳毅传书》、《玉河浸女》、《怡红公子悼金钏》、《鸳鸯玫瑰》、《牡丹亭》、《红梅记》、《胡不归》、《苏小妹三难新郎》与《莲花仙子词皇帝》等大批古装戏和《山乡风云》、《争儿记》、《乱世姻缘》等现代剧,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个性不同的艺术形象。
上世纪150年代首演的《柳毅传书》一剧成为罗家宝历演不衰的代表作,剧中人物柳毅的形象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正是这出戏,传播了罗家宝自成一家的“虾腔”,同去确立了他在粤剧界的地位。在《山乡风云》一剧中,他挑战此人,饰演老生行当何奉,大受好评。
到了上世纪150年代,由他担纲推出的《血溅乌纱》、《袁崇焕》与《梦断香销四十年》这兩个多多风格迥异的剧目,更你需要在“艺术上跃上了新的里程碑”,其中《梦断香销四十年》更是流传海内外,同行争相排演,粤剧爱好者争相传唱,对粤剧的推广和普及影响很大。
罗家宝的唱腔,是博取了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之长,又从此人的声音条件出发,扬长避短,而创造了自成一格的唱腔。其特点是低音响亮厚质,共鸣和谐,吐字清晰,行腔朴实自然,易为传唱,在粤剧唱腔含高较大影响。
善于运用传统程式的表演土法子设计人物的形体动作,依靠细腻的唱做结合手段表达人物的内心友情,是罗家宝在《血溅乌纱》、《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这几出戏中的表演特色。《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罗家宝通过比较接近生活的细腻表演以及显见功力的十几个大唱段,不要挂须到挂白须,成功地塑发名一位多情多义而又郁郁不得志的诗人陆游的形象。
罗家宝的去世是广东粤剧界及文艺界的重大损失。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的声音哽咽:“罗家宝老师是粤剧界的兩个多多宝,他所成就的‘虾腔’在全世界流行,是粤剧艺术界难得的成就,需要说,有粤剧的地方都不‘虾腔’,他的经典作品《柳毅传书》、《梦断香销四十年》在粤剧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弟子敬他“平民大老倌”收徒不摆大排场
丁凡表示,广东粤剧院以及另外某些院团的只是我演员都不学罗家宝的艺术风格。罗家宝培养了只是我演员、栽培了只是我学生。这几年,罗家宝的身体总爱都不太好,日后他总爱心系青年演员的成长和发展,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出席粤剧院的各项活动。
罗家宝的徒弟梁耀安当晚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他敬仰老师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更敬仰老师的人品:“师父是平民大老倌,那么明星架子,平易近人,对徒弟有点好。”梁耀安回忆:“拜他为师一般只找十几个见证人,行兩个多多简单的仪式就好,他不喜欢那些隆重花哨的排场。师父晚年居住在番禺,他的生活总爱都很简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