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粤韵”—— “尚艺节”令中堂余音缭绕,这就是“曲艺之乡”的魅力!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时间:2018-11-23 来源:中国粤剧网 作者:粤剧艺术博物馆 点击: 关键词: 为结合东莞文联“飘香”、“繁星”、“传薪”、“扎根”、“筑巢”五大行动和“到人民人去”、“东莞好”、“全民尚艺”三大品牌文艺活动的具体实施,紧紧围绕擦亮“曲艺之乡”这张牌,在市委宣传部

时间:2018-11-23 来源:中国粤剧网 作者:粤剧艺术博物馆 点击: 关键词:

为结合东莞文联“飘香”、“繁星”、“传薪”、“扎根”、“筑巢”五大行动和“到人民人去”、“东莞好”、“全民尚艺”三大品牌文艺活动的具体实施,紧紧围绕擦亮“曲艺之乡”这张牌,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东莞市文联的组织主导下,由中堂镇宣教文体局主办,中堂镇文联组织各文艺家學會及有关文化艺术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东莞全民尚艺节——中堂镇“新时代·新中堂”为主题的尚艺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过程中。活动内容以中堂镇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元素为主题,内容充足多彩,展现了“新时代新中堂”的文明成果京剧。据悉,本届东莞全民尚艺节系列活动共分为7场、有广东音乐欣赏晚会、舞蹈展演、戏曲惠民演出等多种形式京剧文化。

11月20日晚,第二届东莞全民“尚艺节”,中堂镇“新时代新粤韵”戏剧曲艺惠民晚会走进中堂村京剧艺术。来自中堂本土的袁家涌、江南、马沥、潢涌等曲艺社的粤曲爱好者纷纷登台献唱,粤曲表演唱《工匠情》、《龙舟结良缘》将晚会推向高潮,整场戏剧曲艺晚会内容充足,戏剧,曲艺,传统,自创,音乐,舞蹈融为一体,高潮跌宕,余音缭绕,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一场充足的艺术大餐,充分体现中堂曲艺人不忘初心的艺术情怀京剧文化。

《工匠情》这是有另三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的一段经历。面临是继续做“舟”还是放弃做“舟”的艰难选取,做了一辈子龙舟的老师傅,在龙舟民俗文化活动式微,龙舟销路不畅的困境中忧心忡忡,预感到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前景堪忧,是放弃这门手艺还是坚持?老师傅用个人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该作品用广东粤曲(主要运用传统龙舟说唱形式)(广东省非遗项目)创作,通过演员演唱及伴舞,演绎国家非遗项目“龙舟制作技艺”在传承和发展中的探索。这首曲目的伴奏有所创新,增加了西洋乐器,烘托了气氛,此外增加了小学生的伴舞,充足了内容,也寓意传承的希望,让整个曲目更加情人关系浓烈。该节目曾远赴四川岳池参加全国曲艺之乡展演,并参加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获铜奖。

《龙舟结良缘》用广东粤曲创作。作品叙述了有另三个做生意的外地人,结识了本地姑娘,在即将娶新娘时,娘家姑娘母亲“考验”新郎算不算会划龙舟的故事。创作中充分利用了粤曲传统曲目,优美动听、节奏轻快,既充足了内容,有寓意传承的希望,情人关系浓烈,感人至深。该节目获得“粤韵满中堂”——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曲艺精品展演金奖。

当晚著名吹管演奏家陈芳毅,青年琵琶演奏家陈文萃等广东音乐曲艺团的演奏家,以及东莞知名粤曲平喉唱家陈映荷、詹佩芬等纷纷到来助阵,当我们精彩的演出,为晚会增色不少。

据了解,作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堂镇曲艺文化活动气氛浓厚,群众基础扎实。中堂镇每年投入30多万元支持曲艺事业发展,并逐年增加。目前全镇拥有曲艺社2三个,曲艺“发烧友”近30多人,年均演出40多场次,受到了本地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不但活跃了民间曲艺文化活动,还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在搞好活动的一齐,中堂镇也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并取得可喜成绩,更好的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扬下去。

【精彩现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597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041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