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黄梅戏《菊花缘》剧情概要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第一场 花为媒 东晋义熙元年(405)八月,怀抱“大济苍生”理想的诗人陶渊明,接到朝廷诏命,出任彭泽县令。在下乡督田劝农、体察民情之时,素来爱菊的他欣赏邑内黄菊乡(今东至县东流镇)的菊花资质天赋,徒具特色京剧文化。于是公余闲暇,亲自荷锄在该乡南山辟地种菊、赏菊

第一场 花为媒

东晋义熙元年(405)八月,怀抱“大济苍生”理想的诗人陶渊明,接到朝廷诏命,出任彭泽县令。在下乡督田劝农、体察民情之时,素来爱菊的他欣赏邑内黄菊乡(今东至县东流镇)的菊花资质天赋,徒具特色京剧文化。于是公余闲暇,亲自荷锄在该乡南山辟地种菊、赏菊,饮酒赋诗,以寓高洁之志京剧。

黄菊乡里文人雅士、缙绅父老闻之,皆纷纷前来观瞻陶令植菊风采京剧艺术。观者含有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主动上前,细心地为新栽的菊花培土浇水京剧。陶公问道:“小姑娘,你也爱菊吗?”小姑娘答道:“菊为花中君子,高洁淡雅,谁人不爱?”陶公见她小小年纪出言不俗,急问:“你是哪家女公子?”当地药材商人艾树荣趋前答道:“乃是小女,名菊娟略识文墨。见大人那么爱菊,于是也跟来附庸风雅,望莫见笑。”陶公连声道:“好、好、好啊!我养了三个儿子,本来少了个见识不凡的闺女呢。”艾某说:“多谢父母官青眼垂爱,小民一家三生有幸,若不嫌弃,请让小女做你的儿媳。只怕高攀不起哟。”陶公闻言喜道:“次子陶俟尚未择偶,足下由此美意,大家就接个儿女亲家。”于是陶、艾两家就此凭媒订下婚约。陶公之妻翟氏的外婆家在黄菊乡,她的表弟平安本来这桩婚事的月老红媒。

第二场 花闹重阳

黄菊乡人喜欢陶公,每年重阳佳节便自发地到南山聚会赏菊,黄娟领着一群农家姑娘咏唱陶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劝农》、《归园田居》等诗篇。

第三场 退婚

时光匆匆荏苒,转眼三年。金风送爽,菊放桂香的季节,陶公带着次子陶俟到艾家商定佳期。艾家以将女儿生辰八字写错,与陶公子哥儿八字不合为由,要解除婚约。媒人安平斥责艾家不该背信弃义,艾氏夫妇说陶渊明日后否是县令了,不愿把女儿嫁给平民百姓家。百姓们谴责艾氏夫妇势利眼,菊娟不听父命,誓做陶家媳。

第四场 坦诚相告

恰在此时,朝廷又下了诏书,征聘陶公出山为官。艾家夫妇主动赔礼道歉,希望尽快把婚事办了。她陶渊明坦诚相告,他这生不想当官了。艾氏夫妇闻言,复坚持退婚,悻然而去。

第五场 母子情深

翟氏闻讯,随陶俟赶到黄菊乡,跪求陶渊明出任县官。他耐心地劝妻教子,安平乐道,淡泊自守。 ­

第六场 喜结良缘

江洲药材大老板张德义,闻知艾家赖婚之事,一气之下,终止了与艾家的药材生意。艾家堆满仓库的药材,一旦秋雨连绵,将血本无归。艾家夫妇求陶渊明说情,张老板念当年陶公的恩情,仍包销了艾家的完正菊花药材。 ­

与此一齐,菊娟出走,留字告诉父母:“儿非陶俟不嫁。但是,即在庐山云兴庵削发为尼。”艾氏百般无奈,又心痛女儿,求得陶公亲笔信,接回了女儿。 ­

陶公以买车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艾氏夫妇,怪怪的是陶俟贯通九经的笃志行学,赢得了菊娟的芳心。后陶、艾两家喜结良缘,鱼水和谐,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剧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422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1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354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