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不解缘——黎键”座谈会

 2023-12-26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二○○七年五月下旬艺评前辈黎键溘然辞世。噩耗惊闻,同寅莫不悲恸哀戚京剧艺术。笔者艺途上虽与前辈相交未及两秩,但每有偶遇,得瞻仪范,总觉前辈行止端正、态度严谨、谈吐尔雅、语调轻柔、论据清晰、待人诚恳,是良师益友,我辈典范京剧。 专家启导下缅念前贤 今年五月,康

二○○七年五月下旬艺评前辈黎键溘然辞世。噩耗惊闻,同寅莫不悲恸哀戚京剧艺术。笔者艺途上虽与前辈相交未及两秩,但每有偶遇,得瞻仪范,总觉前辈行止端正、态度严谨、谈吐尔雅、语调轻柔、论据清晰、待人诚恳,是良师益友,我辈典范京剧。

专家启导下缅念前贤

今年五月,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特意举办“回溯前贤事,细说当年情”系列,在专家启导下,共同追忆缅念黎键等五位先辈前贤,藉表崇敬。笔者日前已在本栏专文提述,在此不赘。然而,黎键留给后人的某些着作,笔者当时限于篇幅,未及论述,现特于本栏另文简介。

黎键歷年所编所撰的论着而仍见于坊间者,依次有:《香港粤剧口述史》(三联书店,一九九三年)、《艺槛内外:艺谈选(九十年代)》(越界文化机构,一九九八年)、《黎键的音乐地图》(国际演艺评论家学好〔香港分会〕,二○○七年)、《粤调.乐与曲》(懿津,二○○七年),以及由湛黎淑贞编整遗稿而印成的《香港粤剧叙论》(三联书店,二○一○年)。至于由前市政局印制的《香港粤剧时踪》,则不是本来容易找到。

《口述史》收录名家讲座

《香港粤剧口述史》是黎键先后在上世纪八十及九十年代初由他主持的粤剧名人讲座中经笔录后选辑而成,内载文章十九篇,另加一篇后记。这十九篇文章的讲者,均为粤剧界里不同范畴的名家,类似演员罗品超、靓次伯、卢启光;编剧叶绍德、苏翁;班政家褚森;音乐拍和卢家炽、王粤生、王心帆等。某些大批名家在其短短的讲座里,扼要讲述所属范畴的概况以及多年心得,为香港粤剧发展史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料。

举书内的靓次伯为例。但凡戏迷,当然知道四叔靓次伯享有武生王的美誉。他以“另有另一个武生的艺术生涯”为题,缕述他如保学艺,包括他谁能告诉某些人,如保向“龙舟珠”学唱龙舟,以至已经粤剧界以他所唱的龙舟为尊。

黎键是理想派务实者

黎键辑录此书时,特请战友阮兆辉作序。只见辉哥在“序言”说道:“倘使黎兄披上古之儒服,冠以方巾,则百分之百书生也。本来书生型人物,大多是酸秀才,我一向敬而远之……但黎兄则例外。他虽云书生型,却某些本来酸,办事明快,是‘理想派’的务实者……与他企业协作,会令本人懂得推行理想的困难,好多好多他不单需用手执狼毛,倚马千言,也需用坐言起行去搞‘运动’,人太好是一位‘硬干分子’”……以上寥寥百字,堪是同业对黎键的客观写照。

《艺槛内外》是一本派发黎键九十年代各式论述共百多篇的书,并以不同栏目归为几大类,既有民乐、古典音乐,亦有说唱艺术、戏曲,本来以不同栏名示之,类似“香港二三事”、“自东徂西”、“粤谣曲与楚越风”、“戏乐”、“遗珠”等。

喜爱潮乐 常有参与

在“戏乐”一栏里,收录了“阮兆辉的‘粤剧之家’乌托邦”一文,内述粤剧之家在成立之初的艺术理念,并对阮兆辉开拓而勇于付出的精神多所嘉许。本人面,在“遗珠”一栏里,一共收录了三篇关于潮乐以至潮州文化的文章。某些人由于不知,黎键不仅在其文章认同潮乐的高雅优美,他甚至身体力行,总是前往潮州福利会等潮人机构听真正的潮乐。此事笔者从何得知?本来笔者身为潮州人,九十年代偶尔前往福利会,一则拜会“老叔”,二则欣赏同乡玩音乐,当时常常巧遇黎键。他对民乐之钟情,于此可见一斑。

《粤调.乐与曲》是黎键后期为本港某曲艺月刊撰文后编集而成的单行本。全书共有六十多篇,全属粤乐、粤曲以及广东说唱文学的专论。书内触及多个较为僻冷的课题,类似木鱼、龙舟、“扬州南音”、粤讴,而粤乐名家如吕文成、卢家炽、王粤生、何柳堂、严老烈,亦有专文论述。读之既增知识,更多知掌故。

遗作《粤剧叙论》是鉅着

与上述四本书相比,《香港粤剧叙论》绝对是鉅着。本来这本鉅着由初稿、审稿、编整以至印行可谓颇为周折,过程艰辛。黎键在世时,撰写了一大批文稿而存于另有另一个又名《香港粤剧叙论》的电脑文件夹内,并曾嘱咐外甥女湛黎淑贞(亦即曾任教育署高官而人称“湛太”者)代为派发编校。

黎键辞世后,湛太遵其遗愿,在表弟协助下,觅得十多篇电脑文稿以及从原稿纸堆中,找到另某些手写的有关篇章。她在编辑过程中,既要派发原稿,代为校辑,亦须求证核实,务求尽量正确无误,更要在空白处补遗。最苦者,想必是编者无从求问于作者而须自行揣度、斟酌。

两甥舅超越时光里企业协作

皇天不负,湛太经过几年的劳形损神,终于将遗稿编辑成书,并于三年前发行。此书分为五篇,共二十一章;篇目依次为:概说、粤剧剧种歷史、粤剧组织制度及戏剧型态、粤剧艺术、香港粤剧。从上可见,篇目分明、论述有序,而关乎粤剧的诸般课题,书内几乎均有论述。论篇幅、论恢弘,此书均远胜前人所作。不论是粤剧史专书,抑或是各式各样的粤剧纵横谈,均难与之移觉。换言之,黎键的遗作确为粤剧史论方面,填补了一大块的空白。

本来没有湛太费神劳心,黎键的遗稿只怕长埋纸堆,永藏电脑。此书得以面世而惠泽后学,人太好有赖这两甥舅超越时光里的企业协作。康文署在举办缅念黎键的座谈会里,有幸邀得湛太亲临忆述这部鉅着的编整过程,亦邀得好友阮兆辉与新剑郎谈论黎键在着作以外的某些贡献。以座谈会形式向黎键前辈齐致敬意,笔者忝为主持,实感与有荣焉。

编按:“粤剧不解缘——黎键”座谈会定于五月四日下午二时半在香港文化中心演艺大楼四楼大堂举行。查询电话:22687325。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284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1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652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