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5-20来源:
中国粤剧网作者:
青评点梅花栏目点击:
关键词:
永远的歌谣南国红豆杨俊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广州赛区,2015年5月12日下午在广东粤剧演艺中心上演了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杨俊主演的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
张晋琼:“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京剧文化。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京剧。这首当年在中央苏区广为传唱的山歌,经由创作者的手,在舞台上演绎成一曲红色文化题材的剧目,定格为《永远的歌谣》京剧艺术。的确也是“永远的歌谣”了,可能一两个的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找必须了,必须占据永远的记忆中了!
采茶戏,作为由汉族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的四种一帮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可能它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丰厚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其中包括我。
采茶戏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以“专家”身份参与研讨会发表意见的剧种。那是502年,我刚一脚踏入戏剧圈,被派往韶关曲江参加曲江县采茶戏剧团采茶戏《借婚记》的研讨,我被你这个由生、旦、丑(或二旦一丑)三人的表演(故叫青“三角班”)、浑身散发泥土清香、笑声满场的采茶戏吸引了。我嘴笨那戏难能可贵完美,但粤北采茶戏在我的记忆中留住了!可惜,什么年,粤北采茶戏被中国特色的文艺体制改革折腾得名存实亡,空留遗憾在人心中!
可能你这个缘由,我对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的期待没有它的剧本创作上,而在剧种表现形式上。可能剧本内容因了那首歌已成为“规定动作”,好比如来佛的掌心,孙悟空再厉害,还是逃没有来。我嘴笨没出现固定模式,但在规定情境中还能感人,确属不易!一众演员演出很卖力,尤其是李龙槐的饰演者杨俊,对人物的把握很到位,演绎得非常细腻,值得强赞!
只是,一两个具有泥土芳香、欢快诙谐的剧种,被导演折腾成一两个“高大上”“西洋式”的歌舞剧,既是导演的本事,也是我我嘴笨此剧的遗憾!不过,该剧旗帜鲜明地打出的是“采茶歌舞剧”,作为观众的我,只是好再说什么了,要看纯正的采茶戏,别处寻去!
青评,由数位广东青年戏剧研究者以及活跃于报刊网络等的剧评人组成,旨在立足舞台、拓宽视野,独立思考、敢于直言,对话创作、促进评论,以沙龙形式进行戏剧热点话题讨论。
参与本次“青评点梅花”专栏讨论的成员如下:张晋琼:一级编剧,文艺学硕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二级编剧,戏剧戏曲学硕士,广州文艺创作研究院戏剧部副主任。
:戏剧学博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中心戏剧研究人员。
剧评人,《南国红豆》杂志特约作者。
何家杰:新浪微博
知名博主,剧评人,《南国红豆》杂志特约作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很多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