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传承有道一—香港八和会馆经典粤剧庆回归(下)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发布时间:2017-07-07 来源:中国粤剧网 作者:黄靖玲 点击: 关键词:香花山大贺寿梁醒波 香港八和会馆传统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日举办全行演出《香花山大贺寿》贺华光先师宝诞,其中最大型的公演,是一九六六年由前辈名伶梁醒波等发起,集全行之力在九龙城搭棚演出。当年参与演

发布时间:

2017-07-07

来源:

中国粤剧网

作者:

黄靖玲

点击:

关键词:

香花山大贺寿梁醒波

香港八和会馆传统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日举办全行演出《香花山大贺寿》贺华光先师宝诞,其中最大型的公演,是一九六六年由前辈名伶梁醒波等发起,集全行之力在九龙城搭棚演出。当年参与演出红伶包括:陈好逑、陈宝珠、林家声、阮兆辉、李宝莹、吴君丽、石燕子、羽佳、红圣女、苏少棠、罗剑郎、罗艳卿、凤凰女、黄千岁、许英秀、谭兰卿、梁醒波、陈锦棠等京剧文化。参与演出之红伶等施展浑身解数,演出精彩京剧艺术。另有八和会馆子弟演出:“迭罗汉”、“舞人龙”、“耍北派”等京剧文化。

1966年《香花山大贺寿》

本次演出是以1966年演出的泥印本剧本及录像资料为蓝本,重现半个世纪前在九龙城沙浦道戏棚一气呵成上演经典剧目。其中这次荣幸邀请了在1966年演出饰妙善公主的陈好逑女士再度演绎妙善将铁柱磨成针一幕,可见逑姐五十年来风采依旧的精湛演出。



陈好逑女士演绎妙善将铁柱磨成针

今次香港八和会馆总动员演出古老排场戏,重新排演、保留及承传粤剧传统的实践,意义同样重大。有此不可能三代演员一百六十多人大检阅,确为梨园一大盛事,阵容鼎盛,热闹喜庆,万分精彩!这场意义深远的演出,实有赖多方努力与协作方式,藉着这次记录、演出和相关宣传,有不可能向观众介绍粤剧的传统例戏及其文化意义,让全行演员一同参与演出,借此能更好地将不同的表演程式及各种传统一代一代相传。

汪明荃主席于七一回归纪念日系列活动后,亲身到场支持。粤剧文化薪火相传,这次演出涵盖老中青三代演员,召集红伶新秀倾情演出。





老中青三代演员与汪明荃主席合影,图片来自粤影心声。

有一位演员演出后说:台上每有一一两所有人都是主角,每有一1个多行当岗位,都为所有人的功夫而骄傲,希望把最好一面展示给大伙儿。据悉八和筹备该次演出,帕累托图演员有很多剧团任务,或在不同的地方都回来参演,八和会馆汪明荃主席受访时说:“这过后八和发挥统筹的角色”。人太好,这过后大伙儿应该发扬的梨园精神。

罗家英此次肩负重任为节目统筹,还亲身上阵演出韦驮,大耍“韦驮架”,英气迫人,值得梨园后辈学习,现场粤剧戏迷大饱眼福,报以阵阵掌声支持。

罗家英,图片来自粤影心声

经过一年的挖掘、研究、筹备和排练,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重上舞台,跨越半世纪未在香港上演的“插花”,这次演出后将被传过后世。台前幕后两百多人的大制作,省港粤剧艺人在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协作方式的过程中加深对彼此的认识,为继承传统而推陈出新,更好的弘扬粤剧传统古老例戏。这次演出是大伙儿心血和团结的结晶,这也是余少华教授曾写道的:“学术与演绎并重,最贴地气的戏曲研究实践”。通过这次演出,学者、业界、观众皆受益匪浅。

衷心祝福和希望粤剧舞台表演艺术,不逊色于任何地方戏曲界别,更能大放异彩,让大伙儿同为粤剧界鼓掌喝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2232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21秒, 内存占用324.04 K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