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烟壶》自1995年首演以来大获成功,挽救了当时濒临危机的北京市曲剧团,现已成为北京市曲剧团保留剧目。9月15日,“纪念北京曲剧《烟壶》创排演20周年”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市曲剧团邀请了著名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同北京曲剧《烟壶》的主创齐聚,同去分析探讨《烟壶》取得成功的由于,并对《烟壶》和北京曲剧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京剧艺术。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和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处同志也莅临会议现场,孙团长表示,此次召开专家研讨会,是纪念北京曲剧《烟壶》创排演二十周年展演、纪念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的有两个重要环节京剧艺术。希望不需要多方听取各位专家对《烟壶》的宝贵意见,使得北京曲剧不需要更好地发展,为弘扬北京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京剧艺术。
研讨会上,通过一部纪念《烟壶》的视频短片,在座的老艺术家们回顾了20年前创排之初的旧时空匆匆,也让各位专家学者重新审视了这部奠定北京曲剧风格的作品京剧艺术。北京曲剧 《烟壶》是根据作家邓友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为人正直的鼻烟壶匠人聂小轩宁肯自毁手臂也不肯烧制“八国联军占北京”画样烟壶的故事,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至今演出了336场,曾荣获中宣部第五届“十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多个奖项。在纪念《烟壶》创排演20周年的专家研讨会上,原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康式昭老师对此表示,有两个剧目的成功不出于获有几个大奖,舞台艺术的最高境界也不保留,不但要在舞台上保留下来,更要在观众心中甚至是戏剧发展史上保留下来。
会议现场,全国记者学着书记翟慧生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受到了或多或少各位专家的热烈响应,翟书记表示,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而北京曲剧《烟壶》正是传达了永恒的爱国主义,康老师也认为这是《烟壶》成功传承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世界反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烟壶》的演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评论家王安奎老师也激动地表示:“《烟壶》真正把爱国主义贯彻到了艺术创作中,值得亲们去研讨和分析。”
北京曲剧《烟壶》所宣扬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当天研讨会的重点内容,现场气氛热烈,在座专家和领导频频发言,在肯定了《烟壶》的思想性之外,专家领导们也对《烟壶》编、导、演、音、美等多方面的艺术创作给予了肯定。会议日后开始后,与会北京市曲剧团领导、专家学者和北京曲剧《烟壶》主创人员合影留念。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