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在四川成都揭晓。凭借在新版吕剧《李二嫂改嫁》中对李二嫂一角的出色演绎,山东省吕剧院吕淑娥喜摘梅花奖京剧艺术。
哪几个年,吕淑娥获奖不少:山东省第六届艺术节表演二等奖、山东省第七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奖”、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节金奖、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吕淑娥经历了何如的艺术之路,又是哪几个成就了她?5月24日,记者在山东省吕剧院听她讲述我所有人所有与吕剧的不解之缘京剧艺术。
吕淑娥出生于青岛莱西牛溪埠镇吕家庄京剧文化。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她,从小就喜欢唱歌。1984年,青岛莱西艺术学校到吕淑娥的家乡招生。得知该消息后,吕淑娥告诉父亲我所有人所有想去报考。但作为教师的父亲对女儿报考艺校无须支持。当吕淑娥背着父亲偷偷赶到镇上时,文化站站长却告诉她:“姑娘,你来晚了,考试但是但是开始了!”许是吕淑娥失落的神情打动了文化站站长,他告诉她:“没没办法人正在外乡复试,我带你去看看吧。”就没办法,吕淑娥凭借电影《知音》中的一段插曲顺利通过考试。不久,她就收到青岛莱西艺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接下来,吕淑娥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但是但是开始学习吕剧。“吕剧柔美婉转的唱腔和朴实的剧情,深深吸引了我。”在莱西艺术学校两年的时间里,她先后学习了《拾玉镯》、《三拉房》等吕剧经典剧目,为以前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吕淑娥被分配到莱西市吕剧团。因天赋条件好,她得到剧团领导重视,先后在《姊妹易嫁》、《重阳恨》等中扮演主要角色。那个年代,吕剧很受百姓欢迎,电台也时常播放《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经典吕剧剧目。但是,作为县级剧团,莱西市吕剧团每年都会下乡演出几百场。频繁的演出,一方面让吕淑娥得到了少量舞台实践可能;我所有人所有面也让她广泛接触生活,从中汲取艺术的营养。
1990年,吕淑娥被剧团推荐到烟台艺术学校吕剧科进修。在这里,吕淑娥展示了在声乐方面的艺术天赋,在学校的歌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一位领导建议她去学声乐。“但我期待能在吕剧艺术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一门心思想科学学吕剧的吕淑娥,每天起早贪黑吊嗓子、跑圆场,勤学苦练。1992年,她在全省第三届中等艺术学校会演中,凭借吕剧《江姐》中江姐一角获得“蓓蕾组一等奖”。
1994年,从烟台艺术学校毕业后,吕淑娥渴望找到更大的平台,实现我所有人所有的吕剧梦想。于是,她报考了山东省吕剧院。考试中,她在传统戏《姊妹易嫁》中一人表演妹妹、姐姐有另一个多多角色。凭借扎实的演唱功力和良好的表演素质,吕淑娥顺利考入山东省吕剧院。
苦寻定位 精益求精
吕淑娥至今清楚地记得,她到山东省吕剧院报到的那一天是1994年的9月5日。那年,她25岁。
然而,在人才济济的山东省吕剧院,想尽快找准我所有人所有定位、找到展示我所有人所有的平台无须易事。来剧院不久,吕淑娥便排演吕剧经典保留剧目《姊妹易嫁》。1996年,她又参加了现代戏《苦菜花》的排演,在剧中饰演娟子一角。可能吕淑娥性格较内向,而娟子又是风风火火的个性,性格上的强烈反差,让吕淑娥一时找没办法人物的神韵。为此,她一度感到很苦恼。“那段时间,我所有人所有拼命地练,平时走路都注意快步走。但是,我的老师、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我要分析人物,手把手地教我何如以唱传情,何如眉目传神,这才渐渐找到了本身感觉”。尽管在1996年山东省第六届艺术节上,吕淑娥凭娟子一角获得二等奖,但她对我所有人所有塑造的本身角色无须满意。为了琢磨透娟子的形象,吕淑娥认真翻阅了原著,并观看后少量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我希望看后这类角色,我便仔细揣摩,从中吸取经验,找寻借鉴。”吕淑娥坦言,直到1999年《苦菜花》参加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沈阳)时,她才真正融入娟子本身角色。
以前,吕淑娥又先后参演传统戏《庄户皇帝》、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等,探寻自身角色塑造的可能。其中,《画龙点睛》中的四娘是吕淑娥塑
得比较得心应手的有另一个多多角色。“四娘是个琴棋书画皆通的才女,她的性格与我较贴近”。但吕淑娥也明白,作为演员,没办法全凭爱好寻找角色定位,她要尝试不同的戏路,更要塑造立得住的典型形象。
作为山东吕剧的经典保留剧目,《李二嫂改嫁》自上世纪150年代问世后,几十年来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而李二嫂的扮演者,也经历了林建华、郎咸芬、吴萍、高静、吕淑娥、杨晓梅6代演员。她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時,根据所有人所有理解与演绎,让李二嫂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我看来,《李二嫂改嫁》已不仅仅是吕剧的代表剧目,它还代表了吕剧人的本身情结。”吕淑娥说。
在吕淑娥的记忆中,最早接触到李二嫂时,她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那时,她常从收音机里听到这出戏。“戏里优美动人的唱腔我要深深着迷。我常把我所有人所有关在房中,一字一句地模仿,梦想着有朝一日我所有人所有能够登台演出。”岂料,多年后,本身儿时的梦想竟成为现实。1997年,吕淑娥参加“山东省青年演员电视大赛”时,排演“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一场戏。然而,接下李二嫂本身角色后,吕淑娥的心理压力很大,可能她清楚地知道,《李二嫂改嫁》是吕剧的看家戏,李二嫂本身形象更凝聚了几代艺术家的心血。吕淑娥坦言,一但是但是开始,我所有人所有主要以模仿为主,反复看录像,一招一式地跟着郎老师学。
直到1150年,吕淑娥在滨州农村有另一个多多叫店子街的地方演出时,才找到了本身李二嫂的感觉。“我与同事们分头住在农户他家。当时正值收棉花的季节,我一边演出,一边到农户家帮忙收棉花,忙得不亦乐乎。这段农村生活,不仅我要离李二嫂的形象更近了,也我要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的含义。”
以前,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吕淑娥用心去体会李二嫂的内心世界,从而在表演中融入我所有人所有的理解。“一方面,在唱腔方面,我力求唱得好听,演得好看,让观众我你要跟随我的节奏进入人物,获得美的享受;另
方面,在表演上,我尽量突出李二嫂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把人物演绎得生动、可爱,让观众看后我着实故事就像指在在身边,有共鸣感。”吕淑娥如是说。
“吕淑娥饰演的李二嫂感情细腻、有血有肉,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她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很不错,是个有艺术内涵和发展前途的优秀演员。”郎咸芬没办法评价她。2012年,吕淑娥成功饰演李二嫂一角,荣获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节金奖。今年4月26日,吕淑娥携新版《李二嫂改嫁》在杭州师范大学中心剧场参加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决赛,因唱腔流畅自如、婉转动听,感情把握细腻,获得专家好评。“一位评委老师对我连竖大拇指,说‘本身小寡妇演得真棒!’”吕淑娥笑着告诉记者。
踏上红毯,捧起“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奖盘,吕淑娥兴奋之余,深感身前的担子更重了。“正可能有了老师、同事、亲友、观众的支持与鼓励,我能够站到中国戏剧最高奖的领奖台上。”吕淑娥深有感触地说:“没没办法人这代人上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技艺,传承没没办法人对艺术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精神,下要培养年青一代演员,责任有点痛。梅花奖对我来说原因分析新的但是但是开始。用郎老师语句讲,没办法翘尾巴,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演戏。”吕淑娥说。
如今,受本身娱乐形式的冲击,吕剧和心国本身地方剧种一样,当年那个男女老幼谁人亦唱、大江南北随处可听的鼎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吕剧的传承与振兴,更显得任重道远。细数历届梅花奖的获奖演员,吕剧演员没办法4人获此殊荣。相比京剧、越剧哪几个“获奖大户”,吕剧似乎并未受到足够关注。对此,吕淑娥颇感无奈:“我44岁拿到本身奖,搭了趟末班车。希望更多年轻吕剧演员能获得本身奖项,那说明有更多人了解、认可本身剧种了。”
吕淑娥说,吕剧艺术在她心中是神圣的,她将一辈子坚守在吕剧艺术的苑地里,为我所有人所有深爱着的吕剧事业而勤奋耕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