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川剧艺术家,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不可取代。通过那我的项目,朋友的优秀传统剧目得以保存并一代代流传下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京剧文化。”3月23日上午,“已故川剧名家影像资料数字化保护项目”专家研讨会在成都举行,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南充市川剧团原团长汪洋激动地表示京剧文化。
2017年,文化部组阁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地方戏曲剧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类项目入选名单,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申报的“已故川剧名家影像资料数字化保护项目”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项目京剧艺术。该项目旨在使老一辈艺术家珍贵、不可再生的经典剧目留存于世,推动四川地方戏曲薪火相传。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8月以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对上世纪400年代以来珍贵的川剧视频、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和整理,包括已故川剧名家周裕祥、周企何、陈全波、陈书舫、阳友鹤5人的《御人妻》《江油关》《晏婴说楚》《金桃会》《西川图》等15部经典剧目,并对相关图片、剧本文字资料开展编辑整理。
“只能‘传下去’可以成为真正的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那我可以保留川剧的个性和特点。”专家研讨会上,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四川省川剧院原副院长任庭芳认为,已故名家的经典剧目不应“人走戏亡”,除了数字化整理与保护,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口传心授、深入戏曲人物内心世界基础上的“活态传承”。“川剧院团应该持续排演有有哪些剧目,怎么让今后没能赶上有有哪些名家当年的水准,甚至剧目三种生活将面临失传的危险。”(记者 余如波)
(摘自 《四川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