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地塑造人物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本是一个经历复杂、性格不断发展的角色。历代京剧艺人,撷取《西游记》中的不同生活侧面,经过反复锤炼加工,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猴戏。可是解放后,常演的猴戏只有两出:《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究其原因,大约是这两出戏的现实意义较强吧! 福建省京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本是一个经历复杂、性格不断发展的角色。历代京剧艺人,撷取《西游记》中的不同生活侧面,经过反复锤炼加工,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猴戏。可是解放后,常演的猴戏只有两出:《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究其原因,大约是这两出戏的现实意义较强吧!

福建省京剧团编演的《真假美猴王》,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和五十八回。做为孙悟空的对手,只是欲留唐僧成亲的西梁女国国王和欲盗其牒文、自奔西天成佛的六耳弥猴。这两个“人物”,既不同于《闹天空》中不可一世的玉皇大帝,也不同于《三打白骨精》中那要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按过去的习惯处理方法,只有把对立面人物写成十恶不赦,正面英雄才可能高大完美。然而改编者并没有这样做。他们精心研读了原著,按照原有故事的发展逻辑,给两个对立面人物以合理的解决——孙悟空化为唐僧模样,对求婚甚切的西梁女王戏耍一番,然后抛下一走了事;后与六耳弥猴一直闹到了雷音宝刹,由如来识出和收伏六耳弥猴做结。(原著中写孙悟空在如来收伏六耳弥猴后,出于气恼,将之一棍打死。)改编者这样处理,便使一个有理、有利更有节的孙悟空形象,站到了观众面前。

对猴戏的整理改编工作要忠于原著,把握住对每次斗争的时间、地点和性质的具体规定,准确地塑造出一个个确属“这一个”的孙悟空!这一系列前后性格有异、然后又确实是发展着的形象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名著做准确理解,还能有利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6145.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5秒, 内存占用330.23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