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讲话(5)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智取威虎山》千方百计要塑造成功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这三个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首先是京剧队伍的革命化。京剧队伍过去适用表现帝王将相,现在搞现代戏,不加以改造是不行的。 杨子荣前半部分,特别是第五场一定要把人物树起来。板式以用二簧再拉西皮。杨子荣的音乐性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千方百计要塑造成功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这三个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首先是京剧队伍的革命化。京剧队伍过去适用表现帝王将相,现在搞现代戏,不加以改造是不行的。

杨子荣前半部分,特别是第五场一定要把人物树起来。板式以用二簧再拉西皮。杨子荣的音乐性格要刚柔相济,刚要多些,要挺拔。

二簧的调性此较稳健,深沉,但拉得不好就忧郁,所以要突破旧的,这一段要求是高昂的调性,所以后转西皮。

第三场,小常宝的诉苦唤起了杨子荣的阶级仇恨,采用西皮比较明朗,容易有刚,但缺点是容易飘,不易给人深沉的感觉,就把反西皮和二簧的音调溶进去,前半场深沉,后半场明朗。

第八场,杨子荣上山后要有侦察行动。写出他深入虎穴后如何对待敌人摸情况,同时也写了他如何想念着远方的战友,就浑身有力量,溶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音调。前部分是杨子荣唱腔中唯一用慢板的,老戏中这给人沉郁的感觉比较难处理。我们不是原封不动,去掉了沉郁感,在节奏上给以压缩,不给人沉郁感觉,表现了杨子荣对同志们的怀念。最后用紧板,并创造性的运用《东方红》乐曲。杨子荣的精神面貌就此较完整地刻划出来了。

第三场和群众的关系;第四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第五场只身入虎穴,抱着必胜的信念,刚柔相济;第八场表现了他和党和小分队的关系;第十场表现了他歼敌前的胜利信心。在这几段唱腔中从几个大的方面表现了英雄。

第六场表现了杨子荣是在敌人心目中的“好汉”,在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最后“甘洒热血写春秋”从各方面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特写镜头。

唱腔要成套,从狭义讲,具体某一段要成套,而整个一出戏也要有一整套的音乐,来塑造英雄形象。

少剑波和杨子荣在音乐形象上如何区别?从行当讲是两个老生,又都是正面人物,容易雷同,怎样从音乐上加以区别?

从选腔方面,两人的性格不同,少剑波是青年指挥员,深谋远虑,动作上幅度不是很大的;杨子荣是侦察员,性格更粗犷些,机智勇敢,刚更多一些。少剑波选用老生腔,杨子荣用武生腔,并吸收小生腔和花脸腔。

在节奏板式上,少剑波采用快板比较少;杨子荣一般在速度上,板式运用上,快板比较多,干脆。

在音调上,少剑波行腔柔和些,而杨子荣行腔上硬一些,创新也多些,幅度也大些。

在音乐性质上,杨子荣和少剑波上场的音乐不同。杨子荣采用《解放军进行曲》,把全剧的主调给了第一主人公;少剑波则基本上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调,从配曲上加以区别。

整个创作分四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不解放,不敢创新,步子迈得很小,一开始提出声韵以中州韵为基础,普通话为辅。如少剑波一段“朔风吹”老腔老调多,中州韵一多就显得陈旧。

第二阶段,要突破老腔调,就一反以往北京音为基础,以湖广音为辅,就出现了一批唱腔如“打虎上山”一段。

第三阶段,我们发现路子对了,就大胆革新,第八场完全突破,创造性用了“东方红”的乐曲。

第四阶段,我们更大胆,把反派角色的音乐都加强了,另外把整个全剧音乐贯串起来。

正面音乐形象和反面音乐形象。正面是以解放军进行曲为主,贯串全剧。音乐形象上的群像是解放军进行曲,又是杨子荣的主题,又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解放军音乐群像的另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少剑波的主题。正面是用进军号,明朗,清晰,有生命力,音调是逐渐向上的,高昂,欣欣向荣。

反面音乐形象的主题是阴森的,向下的,低沉的,没落的。反面音乐形象主要给座山雕,形成鲜明的对比,座山雕每一场出场,都用大锣,表现敌人的走向死亡。在“百鸡宴”喝酒时的音调不稳定,如坠入悬崖,表现了敌人行将灭亡。

这两方面的音乐形象都是贯穿全剧的。

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同台演出时,要突出正面人物,可能会淹没反面人物,这也没关系。一定要突出正面人物。如第六场的最后。

音乐显出一定的时代背景,还要有地方色彩。背景是四六年在东北,选用了“解放军进行曲”这个主题,也溶化了东北民歌,如九场的幕间曲。

音乐除抓住重点场次着力刻画外,也不能忽略小的节骨眼,抓住小的节骨眼能给人物形象以补充。如“甘洒热血”段,小段唱腔并有利于普及。

刻划人物深度如何决定唱腔旋律本身,人物精神世界靠旋律的进行很重要。

音乐旋律和传统唱腔矛盾比较大,旧的是表现封建阶级优柔寡断的感情,矛盾大,但创新的幅度也是大的。

现代戏的伴奏,不是如同旧戏起托腔衬腔作用的,他是塑造英雄形象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第八场“东方红”的出现,不是终止作用,而是起了点题的作用。功能这不是一个过门所能包括的。

第八场:“装闲逛”处伴奏加强戏剧性功能。

第五场:“迎来春天换人间”完全用笛子,比高胡更明朗,鸟语花香。

第三场:“深山见太阳”解放军进行曲点题。

配乐部分,配合人物感情,戏剧动作,起了戏剧上的表情作用,如第二场媳妇死后的音乐悲切表现了人民的苦难。

有时不配乐也是一种音乐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传统的打击乐器)不要束缚演员,“要打出新的程序来”。打击乐可以造气氛,烘托节奏感,表达感情差一些。

第五场一开始的打击乐是创新的,描写杨子荣在雪地上的急促步伐,急促心情。起戏剧效果作用。

唱词的处理,一方面从声韵方面处理是技术性的,一方面从功能作用方面,从表现什么情感去处理一个词,形式服从内容。

连续平声,连续仄声的看那个是主词,从内容出发,重要的句子,重要的字摆平,不重要的不管它,一般讲有一个是倒字。如“手套上血迹尚未干”。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6078.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7秒, 内存占用352.39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