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社子弟班PK荣春社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比高渤海大十岁,两个人还是很熟悉的朋友,在一些慈善演出中还有过同台的经历,大约在1920年一次募捐演出中高渤海仗着老师尚和玉的威名,在春和戏院(滨江道工人剧场)演开场戏《神亭岭》,当时他不到20岁。而尚小云与红豆馆主合演的《搜山打车》压轴。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比高渤海大十岁,两个人还是很熟悉的朋友,在一些慈善演出中还有过同台的经历,大约在1920年一次募捐演出中高渤海仗着老师尚和玉的威名,在春和戏院(滨江道工人剧场)演开场戏《神亭岭》,当时他不到20岁。而尚小云与红豆馆主合演的《搜山打车》压轴。

1938年,高渤海主持稽古社期间,一些演员借口卖“通票”闹事,甚至个别人以辞职罢演相威胁,这时高渤海手底下已经有几十个孩子,都具有一定功力,按教师邢德月讲,稍稍点拨就能上台演出了,这时候高渤海决定去北京想想办法。

这时北京有个常庆班濒临倒闭,班主曾受过高渤海帮助,两下一拍即合,高渤海接手了80多名功底不凡的大孩子,解了天华景的燃眉之急。可此举无意中得罪了尚小云。原来尚小云事先也有意收这个班,而且给孩子们发了礼金,只因为急着去上海演出,决定回京时再办,没想到被高渤海出高价将学员都带到天津来了,尚小云确实憋了一口气。高渤海把北京来的80多名学员,加上天津几十名学员合在一起组成稽古社子弟班,经过半个月秘密练习,于1938年正月十六首演成功,为天津戏曲界增添了一支生力军,高渤海用重金请了尚和玉、李吉瑞等大名家执教,采用边教学边演出的方法,学员们进步很快,高渤海也发财了。

后来尚小云的荣春社也充实了不少新学员,不过都是“生坯子”,没有基础,还需花金钱和时间来培养。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尚小云经常带孩子到各戏院观摩。有一次,他带着教师和学员来天华景看戏,买了二楼五个包厢,颇有气势。本来尚小云和高渤海很熟悉,如果打个招呼,彼此一客气,应是一件好事。但是尚小云没打招呼,坐在包厢里品头论足,稽古社的孩子们暗暗憋了一口气,当场演出的是全部《嘉兴府》,由于上下齐心,演出成为“一棵菜”,一点纰漏也没有。

尚小云从观摩演出中,看出自己学员的差距,决定不在传统戏上打拼、另辟蹊径、排演新戏、以巧取胜。

尚小云的荣春社下大力量排了一出新编戏《崔猛》,这是根据小说《聊斋》改编的,主要表演明末清初一位行侠仗义的英雄除暴安良的故事。在北京公演时很是红火了一阵,决定两三个月以后来天津中国大戏院公演。

这时,稽古社与荣春社已经暗暗较上了劲,高渤海得了信息以后,立刻组织教师和精干的学员,去北京观摩。看戏时明确了分工,分别记台词、板式和动作,回津后立即整理加工剧本,连夜赶排,斥巨资制作了崭新的行头。经过紧张准备,在荣春社到中国大戏院演出的前三天,在天华景登报公布戏码,正式上演大型武侠剧《崔猛》。

我为此事专门咨询过稽古社子弟班前辈邓承鸾女士这场PK结果如何,邓老师笑着说结果是可以想见的。稽古社大获全胜,荣春社只演出三场就剩半堂座了。我问为什么呢?邓老分析说,一是我们是主场作战,平时固定观众多。二因剧本是在原基础上加工的,肯定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精彩。三是高渤海是劝业场主,财大气粗,新制作的行头满台生辉,舞台效果当然更好。多年之后高渤海回忆起这段往事也颇多感慨。他说:“在旧社会同行是冤家,这种竞争并不能真正提高艺术水平。只有在新社会,在党的百花齐放政策下,加强合作才能使京剧艺术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987.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2秒, 内存占用332.23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