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慧良“不打无准备之仗” -往事钩沉-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厉慧良常将先贤格言挂在嘴边用以指导生活、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就是他的口头禅。 1986年9月19日是天津中国戏院建成开业60周年,厉慧良参加了19日至20日两天的纪念演出。 9月19日,厉慧良演出了阔别舞台多年的《铁笼山》。他在此剧中扮演诸葛亮的接班人、

厉慧良常将先贤格言挂在嘴边用以指导生活、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就是他的口头禅。

1986年9月19日是天津中国戏院建成开业60周年,厉慧良参加了19日至20日两天的纪念演出。

9月19日,厉慧良演出了阔别舞台多年的《铁笼山》。他在此剧中扮演诸葛亮的接班人、蜀军统帅姜维。姜系花脸扮相,属大武生行当。此戏难点在于既要表现出姜的凝重庄严,又要有别于高宠、赵云的腰腿功架。他原演此剧有一个从短打武生借鉴演化的“铁门坎”绝技,即左腿横担在椅子上,右腿从上面跨过,此时剑穗甩起,飘然落下,靠旗翻飞……绚丽的瞬间展现得条理清晰,刻画出一位统帅出征在即的壮美,而又为统领45万人马最后仅剩七人五骑一张弓的大英雄的惨败做了铺垫。此剧是厉慧良“武戏文唱”的经典。

9月20日晚会,厉慧良“一赶三”。剧目为《雅观楼》、《挑滑车》、《八蜡庙》。单说《雅观楼》,当年厉慧良已63岁,观众很难想象他能扮演一个小娃娃的形象。可是厉慧良一出场,他那闪闪灵动的双眸和稚嫩顽皮的动作,尤其在战胜对手后,在那天真无邪中透着童真的王霸之气,真令人叹为观止。记得当时一位观众操着浓浓的天津口音高声说:“这才叫表演艺术家!”在武打中一长槊,一短抓(“槊”、“抓”皆为兵刃),舞出了长短反差的谐调,可谓精彩绝伦。观众喝彩,同行惊叹:“厉先生是怎么恢复的难度这么大的绝技呢?!”

原来,1986年初,厉慧良到北京声乐研究所参加“咽音训练班”调治嗓音。不久,南方某市领导嗓子失声,一字难出,该所专家为其治好。此领导邀“训练班”移到彼市,并同邀厉慧良。在彼市下榻处,有一景观石,厉慧良发现可在那里练习《铁笼山》中“跳椅子”绝技。练习时得心应“腿”,随之产生了恢复上演《铁笼山》的念头。7月返津途中,经上海,应上昆某名家之邀为其排练《雅观楼》。此剧在新中国成立后,京昆舞台鲜有上演。在排练过程中他同时也在找自己当年的影子及适合自己现在的“范儿”。为别人排了戏,也为自己恢复上演此剧进行了准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937.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6秒, 内存占用330.7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