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起源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越剧发源于浙江省嵊县一带的农村,是由嵊县演唱故事的民谣山歌与邻县余姚扮演故事的秧歌,结合而成。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初时叫做的笃戏。 的笃戏(又名小歌班)起源于清末。它用一副拍板和一个竹节笃鼓拍节,另一人敲刘海签,其声“的笃”,故而得名。开始是农民于农闲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嵊县一带的农村,是由嵊县演唱故事的民谣山歌与邻县余姚扮演故事的秧歌,结合而成。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初时叫做的笃戏。

的笃戏(又名小歌班)起源于清末。它用一副拍板和一个竹节笃鼓拍节,另一人敲刘海签,其声“的笃”,故而得名。开始是农民于农闲自行组合,串乡演出如《蚕姑娘》《卖婆记》等以农村故事为题材的小戏。辛亥革命后,才有了职业的小歌班。逐渐有了丝竹伴奏,并开始采用京剧锣鼓,吸收绍兴高腔等艺术滋养,丰富自己。

1916年的笃戏进入上海后,在闸北茶楼以绍兴文戏名义演出《双珠凤》《玉连环》《三笑姻缘》《珍珠塔》等剧目。当时全是男班,刘天红、魏梅朵、高月笙等颇受上海观众欢迎。

1923年男演员金云水开始组织、训练“绍兴文戏”的“文武女班”,在上海演出。由女演员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王岸花演出《秦雪梅吊孝》《樊梨花》《龙凤锁》《文武香球》等戏,当时人称“四花”。此后,该班到了杭、嘉一带,女班影响扩大,并逐渐取代了男班,男演员改作教师称“老戏师傅”。

1942年“绍兴文戏”改称越剧。解放后,越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739.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9秒, 内存占用325.7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