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梆“两下锅”的起始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河北梆子由山陕梆子演变形成后,到清光绪时便进入繁荣期。出现了郭宝臣、侯俊山、田际云等名家,此外,还有灵芝草、达子红,十二红等一大批技艺很高的演员群,把河北梆子舞台装点的绚丽夺目,剧种地位迅速提高。它的兴盛动摇了当时北京舞台上皮黄戏(京剧)的地位,两剧种争芳

河北梆子由山陕梆子演变形成后,到清光绪时便进入繁荣期。出现了郭宝臣、侯俊山、田际云等名家,此外,还有灵芝草、达子红,十二红等一大批技艺很高的演员群,把河北梆子舞台装点的绚丽夺目,剧种地位迅速提高。它的兴盛动摇了当时北京舞台上皮黄戏(京剧)的地位,两剧种争芳斗妍,终于酿成了十九世纪末叶的梆黄合奏“两下锅”的新局面。

此举对河北皮黄演员搭河北梆子戏班演出,有资料可知的最早始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据《部门纪略》载,当时瑞胜和班中即有皮黄演员黄胖儿(黄月山,武生),连仲(李连仲,武二花)参加演出。河北梆子源于山陕梆子(蒲州梆子、同州梆子),山陕梆子历史上就没有武生行当,河北梆子也承袭了其母体的这一先天不足,所以也努力吸收皮黄武戏演员参加演出。逐渐创造了本剧种的武生行当。

在这时,田际云的玉成班在上海进一步做梆黄合演的尝试,营业很好,1891年,他自沪返京,大力倡导梆黄全面合演,“两下锅”的潮流席卷京师剧坛,后又波及天津、上海、东北等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726.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7秒, 内存占用329.75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