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与其发展脉络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京剧的历史总共有二百多年,但它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

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京剧的历史总共有二百多年,但它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种说法,就是以梅兰芳所代表的京剧艺术,不管世界上是否承认三大艺术体系的存在,但在中国京剧历史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第三代划时代的艺术家,锐意创新赋予了京剧艺术新的生命力。梅派的表演又是以古朴典雅见长,这很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神韵,梅兰芳在把京剧推向世界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外国朋友一提起梅兰芳就想到中国的京剧,因此梅兰芳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代名词。

京剧的几个脉络:
初创时期:以程长庚、张二奎等人为代表。

发展时期:以谭鑫培、王瑶卿为代表,改革了前辈的艺术,形成了无生不谭,无旦不王的局面

鼎盛时期:以梅兰芳为代表,在继承前辈基础上,继续大胆改革,并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演员。

停滞时期:以抗日战争爆发为界限。因为战乱,许多戏曲名家谢绝舞台或远离故乡,因此戏曲舞台趋于停滞状态

恢复时期:抗日结束到解放前,许多艺术家重新登台,逐渐恢复了戏曲的繁荣。

辉煌时期:1949年到文革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艺人的地位提高了,戏曲舞台出现了新的繁荣,虽然禁演了一批剧目,但新文艺工作者大量创排新戏,改编旧戏,净化舞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轰动时期:文革期间传统戏处于停滞状态,在江青的主导下,排演了大批现代戏,并树立了八个样板戏,用传统戏的手法表现现代戏,使其从表演到声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成为现代戏的一个顶峰。可以说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样板戏的声音回荡,迫于政治压力,从民间到团体都在编演传唱着样板戏。

复苏时期:文革后到九十年代初期,老艺术家重新复出,恢复了许多传统剧目。丰富了戏曲舞台。

低谷时期:九十年代初期至今。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以及新潮的东西冲击着戏曲舞台,人们的文化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戏曲因为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逐渐被新潮的东西所取代。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70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3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3673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