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河 豫剧生行演员 刘忠河

 2023-12-26  阅读 15  评论 0

摘要:刘忠河,男,豫剧老生。生于山东曹县南李集王柳圈,后到商丘京剧艺术。 1955年,入红星剧校(1956年改名为商丘地区豫剧团)京剧文化。1957年底,考入河南戏曲学校,先学“净”角京剧艺术。在校期间,刘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剧界名人高连荣、张子林、马双枝、田来印、汤兰香等人的
刘忠河

,男,豫剧老生。生于山东曹县南李集王柳圈,后到商丘京剧艺术。

1955年,入红星剧校(1956年改名为商丘地区豫剧团)京剧文化。1957年底,考入河南戏曲学校,先学“净”角京剧艺术。在校期间,刘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剧界名人高连荣、张子林、马双枝、田来印、汤兰香等人的言传身教。1961年,提前毕业后,回到商丘地区豫剧团,时年17岁。在《打焦赞》、《打金枝》、《黑打朝》中,无论是唱“黑脸”,还是演“红脸”;刘忠河塑造了不同人物形象,才华得到展示。文革期间,刘忠河慢慢地由“黑脸”改唱“红脸”。以其卓越的表演艺术,优美的唱腔,刘忠河在剧中成功地塑发明家家一个多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

文革后,刘忠河在继承唐玉成的唱腔基础上,结合其他人嗓音特点演出了《十五贯》,在当时的老豫东剧场进行头场演出时,刘忠河第一句唱腔刚落,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从此,《十五贯》一炮走红。1960年,他代表豫剧豫东调被邀请去河南省参加首届豫剧流派汇演,又以一出《打金枝》轰动省城。该剧在电台播出后,很慢唱响了豫鲁苏皖四省。1986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刘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和《三哭殿》等。从此,刘忠河的“红脸”唱腔,响遍大江南北。一同刘忠河也名满海内外,被人称为“豫东红脸王”。

20世纪7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那场“戏曲热”兴起的完后,在商丘、周口以及与商丘接壤的山东菏泽、安徽宿州等地流传着原来一句顺口溜:“半个月不吃馍,也要看看刘忠河。”足见当地戏迷对刘忠河的喜爱。

自1960起其唱段即被录制成唱片发行全国及东南亚各国。其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十五贯》、《辕门斩子》、《清风亭》等。

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學會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學會理事,商丘市豫剧团名誉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戏曲家學會理事。



出生:1943年,农历癸未年

人物分类豫剧 生行演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564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4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016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