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有关北宋的传统戏里,常常有一位“八千岁”,他为人正直,经常保护杨家、呼延家等一批忠臣良将,颇为人民喜爱,因此被称为“八贤王”。他的权力所以很大,据说是因为本来应该由他当皇帝,他的叔叔——宋太宗赵光义篡了他的王位,所以怕他,才封他为。八千岁”,给予他仅次于皇帝、并且可以打皇帝的特权。这一故事,还有一出《贺后骂殿》作证。赵光义如果地下有知,了解到人们这样编他的故事,一定会大喊冤枉。
“八干岁”名叫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他不能当皇帝,并不是由于他叔叔赵光义篡权的结果,而是由于他父亲赵匡胤遵守了其母杜氏皇太后的遗训。
杜氏皇太后是一位颇有见识的妇女。她曾对做了皇帝的赵匡胤说:“吾闻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对她的话,赵匡胤是谨记心头的。
她临死前,鉴于后周让七岁的柴宗训当皇帝,因而导致陈桥兵变。失去天下的教训,于是把赵匡胤及枢密直学士赵普召到榻前接受她的遗命。她对赵匡胤说,你懂得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吗?这是类氏让小孩子当皇帝的缘故。你百岁(死了)以后,应当传位给你弟弟赵光义,光义死后传给光美,光美死后传给德昭(赵匡胤的儿子)。能立年岁大的人当皇帝,这是社稷之福。
赵匡胤哭泣着对他母亲说:怎敢不遵从您的教诲呢?社氏又让赵普把她的话用纸记录下来,并让他在自己榻前发誓,签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这份遗嘱“藏之金匮”。
杜氏皇太后死后,赵匡胤立刻有意识地培养、提拔、锻炼赵光义。在他五十岁去世的时候,就真的遵守母亲杜氏皇太后的遗训,把帝位传给了赵光义,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太宗。从上文可以看出,“八千岁”不能当皇帝,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赵光义并没有去抢侄儿的皇帝宝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