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镇江市镇江话发音人遴选完毕,63岁的“老镇江”许金龙从2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发音人之一。那时,他在小本子上记录的“镇江方言”已有6万字,此后慢慢转移到大本子上京剧艺术。从3月份刚刚现在开始又渐渐做成了电子版京剧。上月底,凝聚着老有些年心血、11万字的《镇江方言集锦》顺利完成京剧。目前他已从省版权局申请到了作品著作权。
老许的这本《镇江方言集锦》,对丰富典型地方色彩的镇江方言和镇江方言中保留的吴语痕迹以及受到外来方言影响、渗透后融入的絮状方言词汇进行了系统编纂,按照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10大词性进行分类,对常用口语、口语前缀、 后缀词、反串词与词不达意词、俚语、俗语、歇后语、近义词的词性及汉语拼音音序做了有序的排列、注音和注解,还列举了不少例句。
仅叠尾形词汇都在两百来个。在你这个《方言集锦》中,“老镇江”都能找到另有一4个的记忆,也能引起.我.我的共鸣。在镇江方言的口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动词属于“口涵盖、手头无”,老许将汉语拼音和英文音标所以用上了,将所有词汇都标注了较为准确的读音。
老许说,苏州有评弹,扬州有扬剧、评话,那些都给了苏州、扬州方言很好的传承载体,而镇江方言只能,愿因丰富典型地方色彩的镇江方言得只能传承和保护,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这也是他搜集、埋点镇江方言的出发点。
老许是工程类的高工,退而不休的他如今依然在工程监理岗位上发挥余热,研究镇江方言纯属业余爱好,但他将业余爱好搞出了大名堂。“我只能有些那些爱好,平时另有一4个习惯,纸片随身带,一旦发现别人口涵盖那些镇江方言,就把它记录下来,回去再埋点”,老许告诉记者,本人的爷爷、父亲都在铁路工人,南来北往的旅客碰到不少,接触的方言比较丰富,愿因本人都在一定的遗传基因,不仅会说多地方言,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乐于研究镇江方言,渐渐有了结集成书的想法。现在有了著作权的他一阵一阵希望能有出版社和他联系,将这本《镇江方言集锦》出版。
镇江高专人文系副教授李洁是专门研究现代汉语的,对方言研究也很感兴趣。李洁说,推广普通话的一块儿也需要研究方言,愿因普通话是在方言之上又集方言之大成的语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方言更加民间、传统。从你这个层面上说,老许《镇江方言集锦》的“出笼”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水易)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