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引来佳话 回忆精美镜头 -说戏谈史-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摘要: 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诞辰85周年活动,吸引来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张派弟子及著名戏剧理论家。大家聚在一起,缅怀张君秋生前往事,令人如饮甘泉。 昨天,戏曲研究专家徐城北说起1995年在天津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上,大屏幕放起张君秋演唱的毛主席诗词
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诞辰85周年活动,吸引来全国各地的京剧名家、张派弟子及著名戏剧理论家。大家聚在一起,缅怀张君秋生前往事,令人如饮甘泉。
昨天,戏曲研究专家徐城北说起1995年在天津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上,大屏幕放起张君秋演唱的毛主席诗词《娄山关》。屏幕上,张先生一头银发,端庄稳重,行腔婉丽流畅,明快透亮,令人叫绝,唱罢只见观众席中站起张君秋先生,向四周观众优雅地致意,那场景,确实令人难忘。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连群也发出同感:我们1995年听过那诗词深涵的意蕴,大师的精到演唱,还有那天的特意安排,真令人难忘。天津剧协主席高长德应声说“那场面是鄙人当年的策划呢!”谈起此事,人们又不禁疑惑:10年前大家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张先生已苍然白发,而同时听到的声音却特别清亮透彻,显示演唱者十分年轻,肯定是“音配像”!马上有人说,1995年先生已由演唱改为教学,可能是哪位有心人在先生做示范时“偷录”而保存下来的,又有人说,声腔如此完美,效果如此之好,不像是私下录制的,而极有可能是电台或电视台专门录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坐在轮椅上的张君秋夫人谢虹雯说话了:“这段录音是在中央电台录制的。‘文革’后,君秋先生刚刚解放出来,听说让他去录音,老戏又不敢唱,就准备了这段毛主席诗词。那应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录音。”
说至此,那个完美的“音配像”场景之谜似乎找到了完整答案,人们正在感慨万端之时,又一个声音出现了:“报告大家,那段录音是我70年代末期制作的!”说话的,是当年为大师制作录音的卢子明,如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高级戏曲编辑。片刻之后,大家竟为这个环环链接才找到的圆满而完整的答案鼓起掌来!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lecms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