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德珠看武旦三代人 -菊圃掇英-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不久前,在电视戏曲常识节目中看到了阔别40年的宋德珠。一下子使我联想到他的老师阎岚秋(艺名九阵风,是名武旦阎世善的父亲)。 我看九阵风的戏不多。三十年代初,我常去华乐戏院(今大众剧场)看高庆奎、郝寿臣合作的日场戏,九阵风正搭这个班。当时他扮相已老,嗓子也不行了,

不久前,在电视戏曲常识节目中看到了阔别40年的宋德珠。一下子使我联想到他的老师阎岚秋(艺名九阵风,是名武旦阎世善的父亲)。

我看九阵风的戏不多。三十年代初,我常去华乐戏院(今大众剧场)看高庆奎、郝寿臣合作的日场戏,九阵风正搭这个班。当时他扮相已老,嗓子也不行了,可是举手投足,依旧轻捷准确。他和吴彦衡演《青石山》,还同范宝亭、郭春山合演《湘江会》等。最精采的一次,是他和王福山合演的《小放牛》。那次,由于戏上场太早,台下观众不多,但邻座一位老者说:“今天可来着了,这出戏从王栓子(指王长林老先生)死后,九阵风就没怎么唱!”

《小放牛》虽属玩笑小戏,但没有精湛深厚的功夫是演不好的,其身段之繁重不亚于一出重头戏。这出戏有文武两个路子。九阵风属于武的路子,虽然唱不成声,可是在台上闪转腾挪,称得上疾如鹰隼、矫若游龙,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两年后,我在吉祥多次看宋德珠和张金梁合演此戏,光是德珠大锣出场时的背影,就看出确是九阵风的亲传。

我看德珠的戏最多的是1939年在天津中国戏院;几乎每场不落空。临别纪念德珠演《青石山》,杨宝森演吕洞宾。那一场戏,据德珠说把武旦能用的招数全用上了,光是表演“玉带围腰”就使得观众如醉如狂。而《扈家庄》一剧,尤见功力。德珠自己曾开玩笑说:“我的《扈家庄》是一绝!”到了四十年代,德珠和他岳父孙毓堃合演《战金山》,也轰动一时。

建国以来,我以为京剧界人材出得最多的是武旦。德珠的女儿宋丹菊,也是刀马、武旦兼演,能唱能打。难得的是,这些后起之秀全是女同志,她们的功夫比起男演员来毫不逊色。希望德珠同志在晚年多为四化做出贡献,把他从九阵风那里学来的本领,加上他个人创造的艺术,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宋德珠的女儿宋丹菊在《白蛇传》中饰演青儿。
刘玉茗 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45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46秒, 内存占用330.81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