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化”于戏中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最近报载消息,万里副总理视察某劳教队,谆嘱劳教干部视改恶从善人员如亲人。古今中外,虽因其各自不同的社会因素,产生相同的犯罪分子,但在如何对待这些犯罪分子上,却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异。解放初,流传着“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话平常,意义大,它揭示

最近报载消息,万里副总理视察某劳教队,谆嘱劳教干部视改恶从善人员如亲人。古今中外,虽因其各自不同的社会因素,产生相同的犯罪分子,但在如何对待这些犯罪分子上,却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异。解放初,流传着“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话平常,意义大,它揭示出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不同本质。

评剧《民警家的“贼”》中,作者提出的“打”与“拉”,与上述两句话说法虽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是它的继续和深化。剧中的公安干部、街道干部对二歪等“打”,对齐桂兰的“拉”,是非与善恶的观念,深刻地说明了党的政策一贯性和巨大的感召力,也说明戏曲现代戏的“教化”作用,不可忽视。

题材的雷同,往往是作家的一大困感。在一个时期内,反映挽救失足青年的戏剧为数甚多,可是成功之作却屈指可数。长春市话剧院的《救救她》上演二百余场,卖座不衰;而《民警家的“贼”》曾名《欢迎你》,题材更为“雷同”,可以说撞了个大车,但此剧也是一演就二百余场,欲罢不能。这两个戏不但在本省上演,而且全国普遍上演,原因何在?我以为同一题材固不必竞相写之,但题材可同,人物形象不可同。

《救救她》反映一个未改造好的人物被挽救的过程,描写挽救者与被挽救者复杂的思想情感,而《民警家的“贼”》则是反映如何对待一个改恶从善的女青年,在正确对待与社会习俗的斜视之间,展现她决心从善的心灵,颂扬张大娘等视她如亲人的革命之情,鞭挞李科长等的不正之风,打击那些死不悔改的犯罪分子。这两个戏可以成为姐妹篇,各有自己的戏剧构思,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各自人物性格所需要的戏剧情节和细节,写出各不相同的戏和人物来,然后殊途同归,寓“教化”于戏之中,于人物性格之中。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307.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8233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