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及传统戏曲用景,用光,褒贬不一,争论不休。也就是说,戏曲舞台美术创作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的情况是传统戏曲不是不需要灯光、布景,而是如何运用、运用多少的问题。灯光、布景本身是无过的。
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说过,活的布景是在演员身上。这是无可非议的。戏曲传统就是以一定的程式表现生活,包括表现流动的舞台时间和空间,生动、自如,淋漓尽致又令人信服。不过,仍不能忘记它是源于生活。常见的“一桌二椅”景的程式,之所以能完成所赋予的戏剧功能,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承认,是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决非一个朝夕;同时,也包括这样的因素:当时演出、物质条件下所能采取的样式。因此说,对传统戏曲的用景、用光,既要抱尊重、继承的态度,又要去改革、发展,而不是顶礼膜拜。这与程式表演并不矛盾。
表现程式同样有可塑性,也需要发展,事实上也在发展。因而,就戏曲用光用景,只要有利于塑造、烘托戏剧人物,有利于揭示、渲染戏剧思想,就可以积极干预,包括“机关布景”、“五彩灯光”也勿用讳忌,也可以使用。我们“不要害怕程式。程式是为作家、艺术家所用;不是作家、艺术家为程式所用。”(注)如果一味恪守成规,食古不化,传统戏曲反而会失去艺术生命力。
时代的发展使今天观众的思想、情趣、素养、视野在变化、提高。人们对舞台演出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势必要求灯光、布景等舞台造型因素加入到戏剧演出中来。即便在运用当中,成功率不高,或暂时不协调,甚至是失败,也是容许作这样那样的探讨。现今,舞台美术工作者在众多传统戏的演出里,始终在作不同程度的尝试和实践。最近,中国戏曲学院毕业演出的《赵氏孤儿》和《李慧娘》两出传统戏,灯光、布景出色地参与了创作。在从属戏剧整体的同时,发挥了它内在的能动性,作了有益的探索,打破了过去仅仅停留在“一桌二椅”式的处理,给人一种特有的新鲜感。
当然,要反对布景、灯光的滥用,要有。自知之明”,更不必去承担表演本身已充分能完成的任务。渲宾夺主或故弄玄虚,已不属于舞台美术的语言了。概而言之,传统戏曲舞台美术的创作中,容许继承传统的“守旧”、切末、“一桌二椅”的习惯用法;更要容许灯光布景一类创作因素的存在。偏颇一隅是不公正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