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每当一位戏曲老艺人离开人间时,人们总惋惜地说:“又带走了一批宝贵的财富” 他们带走的是什么呢?剧本,没有带走,都留下了。带走的,是优秀的表演艺术,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 裘盛戎同志去世后,人们一提到他就不约而同地说:再也看不到他那精彩的《姚期》了!其实,《姚期

每当一位戏曲老艺人离开人间时,人们总惋惜地说:“又带走了一批宝贵的财富”

他们带走的是什么呢?剧本,没有带走,都留下了。带走的,是优秀的表演艺术,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

裘盛戎同志去世后,人们一提到他就不约而同地说:再也看不到他那精彩的《姚期》了!其实,《姚期》的剧本,并不怎样出色。而裘盛戎的《姚期》,确使我们百看不厌。他不但在唱、做、念、舞等方面,有着极为雄厚的基础;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得异常深刻、透彻;更重要的是利用各种表演艺术手段,刻画人物丰富而细致的思想感情,极有分寸,恰到好处。

我们的演员,要想继承优秀的裘派艺术,首先就必须在唱、做、念、打方面,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这是演员的资本。但光有这个资本,是不够的,既不能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于是,研究剧本,分析人物,以及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等,就成为异常必要的了。艺术无止境。舞台形象创造出来后,还需要干锤百炼,使之更加完善。这样,人们看过你的艺术创造后,才能在脑海深处,留下永不磨灭的生动形象。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看过一次卓别林的《大马戏团》。五十年过去了。在今天,我还能详细地叙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他所扮演的夏尔洛这一流浪汉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些细微的面部表情!

我也看过有些人演出的京剧《姚期》,平淡无奇;看过之后,印象淡薄。

因此,我认为:继承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丰富,有所创造。否则,即使是百分之百的“相似”,也不过是“模仿”别人而已,并非“创造”。而没有创造,也就没有艺术,因而也就不能感动观众,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77.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2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330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