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太“洋”的尴尬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当前,我国歌剧目前在国内的活跃局面,应该解释为国家实力增强的同步反映。遗憾的是,当我们放眼望向世界舞台,却仍然几乎见不到中国歌剧的身影。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既说“中国话”,符合中国人的听觉习惯,同时又能跟歌剧的国际模式接轨呢?进一步认识太“洋”的问题显得更为急

当前,我国歌剧目前在国内的活跃局面,应该解释为国家实力增强的同步反映。遗憾的是,当我们放眼望向世界舞台,却仍然几乎见不到中国歌剧的身影。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既说“中国话”,符合中国人的听觉习惯,同时又能跟歌剧的国际模式接轨呢?进一步认识太“洋”的问题显得更为急迫。

我们的某些创作,仿佛那是某位西方作曲家以“异国风格”的手段贴上中国元素写的外国歌剧。不是中国人写中国音乐贴外国标签,而是中国人以外国人身份写外国音乐贴中国标签。这就很尴尬了:他们到底算中国歌剧还是外国歌剧?解决上述尴尬,如果我们从新歌剧的美学原则吸取营养加以融汇,就可以找到出路。即:在美学原理上坚持“新歌剧”的道路。“新歌剧”为了重新赢回大众,就必然摆脱历史的局限,满足大众更高的审美需求,与时俱进,向国际模式靠拢。解决了认识的误区以后,中国歌剧一定会展现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34.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15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