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北:化合与分解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表演艺术家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流派的?有一个化合的过程--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根据所扮人物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把唱腔、表情、身段、武打乃至化妆、服装等等揉合成一体。于是,这个人物,就成了该流派的一个典型形象,这出戏,就成了该流派的一个代表剧目。属于流派的各种因素

表演艺术家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流派的?有一个化合的过程--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根据所扮人物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把唱腔、表情、身段、武打乃至化妆、服装等等揉合成一体。于是,这个人物,就成了该流派的一个典型形象,这出戏,就成了该流派的一个代表剧目。属于流派的各种因素经过化合,都变成艺术上定型的东西了。

对于这种定型,理解成为艺术家对那个戏、那个人物创作的艺术实践的总结,本来是正常和必要的。但是今天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前辈在四十、三十甚至二十年代使用的剧本,应不应、能不能根据今天变化了的情况做适当的修整?如果承认原本确需变动,那么对原本中的主要唱段(包括词和腔)及表演(包括水袖、身段等),应不应、能不能做相应的变动?再有,当中青年演出其代表剧目时,应不应、能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和自身条件,逐步做到有所扬弃、发展呢?

我想,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理直气壮地承认“应该”──应该不断变革,不断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八十年代的观众,不能用老戏老演的办法来“陶冶”青年演员和观众。

其次,我们也坚信“能”──能够改好、变好、创好。艺术家通过“化合”形成流派,我们继承时不妨先进行“分解”──把他们塑造的那个典型形象,分解还原成唱腔、表情、身段、武打乃至亿妆、服装诸因素。目的是摸索并抓住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因素并“化合”成既定人物的规律性。当我们掌握了这种规律性时,扬弃掉的只能是原流派申的不足,发展出来的则必然是原流派申的精华,艺术流派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19.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38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