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5  评论 0

摘要:有人提出:三十年来,京剧为什么出不来新的著名流派?这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创造流派,总得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形体、嗓音等条件,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而自成一家的吧。 考之于科学史,任何科学家的创造发明,都只能是中、小学基本课程的延伸和发展;任何伟大的数学

有人提出:三十年来,京剧为什么出不来新的著名流派?这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创造流派,总得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形体、嗓音等条件,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因而自成一家的吧。

考之于科学史,任何科学家的创造发明,都只能是中、小学基本课程的延伸和发展;任何伟大的数学家,也无非是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功夫中来。基本课程没学好,何从延伸、何从发展?谈什么创造,说什么发明呢?

无论什么艺术家,他的艺术造诣,只能从勤学苦练中来,别的捷径是没有的。

据载:书法家怀素习书,尽数亩芭蕉;郑度习书,用尽了数室柿叶。那些历代宗师,如董仲舒读书,三年不窥园;刘炫、诸葛颖闭户读书十年。固然,今天我们的条件与这些古人迥然不同,然而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学的道理,是千古不易的。

京剧,乃至各种地方戏曲,都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在反映生活方面,有其一定稳定性的特定程式。因此,更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功夫不到家,连合格的演员也难做到,自成一家,无从谈起。就象没有掌握文字能力,而要成为“一人之诗”;没有白描功底,却想成为一家画派,那只不过是说梦了。

旧科班的训练方法,也许有不科学之处,但其出发点,是打好基本功。对任何演员来说,基本功都是前提条件,是终身受用的。所谓功夫不负人,确是至理;但功夫也是不饶人的。

据《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谈他练跷工,每天站在长板凳上的一块砖上一炉香时间,冬天在冰地里支着跷打把子、跑圆场,经过这样扎实的训练,不支跷到场上,就觉轻松容易了。他六十岁时,还能在舞台上演出《醉酒》《穆柯寨》这些很吃功夫的戏,就是长期地严格进行基本训练的结果。

即使已经成家、成派,已经成了著名流派演员吧,并不是说,艰苦练功就可从此结束了。已经成了著名书法家的米襄阳说过:“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因而未尝一日废书。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戏曲艺术家,甚至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16.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4918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