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好,为什么不大上座?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戏不上座,常使剧团伤脑筋。 一出好戏得不到观众承认,总是憾事。若再联系到某些不为内行称赞、上座却反而很好的戏,就更令人茫然了。虽然是曾轰动剧坛的名剧,若主题已为今天的观众不太感兴趣,再演也就不那么容易轰动。就算是永恒主题,也会在变化着的时代里忽而受到热遇忽

戏不上座,常使剧团伤脑筋。

一出好戏得不到观众承认,总是憾事。若再联系到某些不为内行称赞、上座却反而很好的戏,就更令人茫然了。虽然是曾轰动剧坛的名剧,若主题已为今天的观众不太感兴趣,再演也就不那么容易轰动。就算是永恒主题,也会在变化着的时代里忽而受到热遇忽而受到冷遇。所以,重视对观众的研究,该提到日程上来了。

战争时期的文工团欲赴某地,总先派人了解当地情况,收集素材,创作演出。可惜建国后实行剧场化以来,研究观众的工作放松了,剧团闭门排戏,有时排一个丢一个。有人把这种情况,比作熊掰棒子。实际排一个戏,选剧本,定导演,配演员,制布景……,花费多少辛苦,能丢得起吗?

一出戏排成了,往往是专家名流先来“品尝”鉴定,他们的意见是非常宝贵的。但也应看到,他们就戏论戏的赞语,往往不包括上座如何。专家们的意见有时会和观众一致,有时也并不一致。专家认为是好戏,群众不一定喜欢。专家们的看法发表于报端,固然会产生一定的宣传影响,但普通观众中毕竟看文艺评论的人数有限。如果是戏本身质量高,直接征服了观众,由观众交口称赞,满城争说,奔走相告,这种“口碑”却往往会产生出远远大于报刊上推崇文章的力量。有的剧团很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却不花力气研究观众心理和需要,甚至用颇有几分清高的态度,以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来自慰,或者责怪宣传不力、售票乏术,或者埋怨观众缺乏艺术欣赏素养,这都不能解决问题。当然,对观众的欣赏要求应有分析;艺术总要给人以健康的美的欣赏,而不能单纯适合某些不高的趣味。

不能说,上座好的就都是好戏。但既然是好戏,就应当上座率高。艺术家有责任创造出真、善、美的作品,但如果不上座,作品怎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孔雀开屏在众人喝彩时才觉得愉快;我们的剧院和艺术家为什么不多研究一下观众的爱好和要求,而宁愿沉浸在孤芳自赏的境地之中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4213.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9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3.0641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