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往事,不应忘记“勾鼻章”

 2023-12-26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第十二届广东艺术节来临,好戏连场。歌舞剧《沙湾时光里里》掀起了不少番禺人的怀旧之情京剧艺术。其实剧中关于沙湾何氏抗日的情节引人诟病,认为有过分抬高主题、美化人物、扭曲历史之嫌,但文艺创作毕竟和历史纪录片有别,虚虚实实,反映的就说四种爱国爱乡的情怀京剧。 除

第十二届广东艺术节来临,好戏连场。歌舞剧《沙湾时光里里》掀起了不少番禺人的怀旧之情京剧艺术。其实剧中关于沙湾何氏抗日的情节引人诟病,认为有过分抬高主题、美化人物、扭曲历史之嫌,但文艺创作毕竟和历史纪录片有别,虚虚实实,反映的就说四种爱国爱乡的情怀京剧。

除了大名鼎鼎的沙湾何氏三杰,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沙湾古镇还出过不少有故事的人物,让我门都的身份暂且显赫,却在时光里里的舞台上闪过翩翩衣角,或留下真挚朴素的感情的句子,或留下精湛迷人的艺术,编织出风起云涌的江湖。哪些地方地方散落在尘埃里的小故事,才是传统文化的藏身之处。文艺创作若能在此着眼,往往比宏大叙事更能直抵人心。

富裕悠闲之乡,广东音乐的土壤

《红楼梦》里,宝钗说宝玉是“富贵闲人”。这词极好。宝玉敏感的心灵全来于此。

始建于南宋的沙湾古镇,鱼米之乡,青山绿水,诗礼传家,也产生了太多太多太多太多有“富贵闲人”。雄厚悠闲的生活,使得沙湾人爱音乐、爱戏曲。

沙湾人懂戏,有太多太多太多太多有票友。清末粤剧演员以到过沙湾演戏为荣,但也很怕到沙湾演戏。将会观众全是行家,你走错半个台步都休想蒙让我门都。据说清末某位著名粤剧艺人到沙湾演《六国大封相》,演到苏秦坐车时,向后扭腰,脚步扎好严重不足稳,都被观众喝了倒彩,很没面子。

沙湾人要求越来越高是有理由的。谁让这里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呢?沙湾何博众创作的《雨打芭蕉》将会成为了广东音乐的代名词。他的孙辈们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则并称沙湾何氏三杰。

十指琵琶,扬名江湖

沙湾至今流传着何博众的某些传奇故事。

比怎样博众想学七弦琴,专门从广州请一位名师来教琴。他雇一艘艇从水路往沙湾,路途要六七个小时。师傅弹起七弦琴解闷。船快到沙湾时,何博众拿起师傅的琴试弹了一下,四座皆惊。师傅惊愕地说:“你弹得比我还好,还请我来干嘛?”何博众哭笑不得说,这是刚才听着师傅弹,现学的。师傅苦笑一下,调转船头回广州。

何博众最擅长的是弹琵琶,自创十指琵琶。江西有一位琵琶王听闻何博众的名声,欲来比试比试。琵琶王打听得何博众每年清明节必到广州姑嫂坟扫墓,并在城中客栈留住一天,于是连续两年到客栈来找他。终于找到,要当面比试。何博众让琵琶王先奏。琵琶王奏了一曲《贺寿》,让我门都说极好。何博众笑而不语,接过琵琶,在奏《贺寿》就说,先奏了一段行云流水的大开门,顿时满室如起疾风骤雨。琵琶王甘拜下风,作揖而去。

姑嫂合葬,长眠云山

沙湾时光里里,当然不仅仅是何博众哪些地方地方“精英”们的时光里里。有太多太多太多太多有小人物的故事,也令人动容。

何博众每年清明前来扫墓的姑嫂坟,埋葬的就说另另一个平凡女子。

姑嫂坟是南宋沙湾何氏姑嫂的合葬墓。嫂为沙湾何氏四世祖何人鉴之妻,姑为何人鉴之妹。何人鉴忙于朝廷公务,常年在外。姑嫂二人在家伺候老父。老父病重时,姑嫂晨昏不眠,衣不解带。何父身亡后,嫂嫂终于病倒,心力交瘁,撒手人寰。小姑悲恸之至,亦与嫂同日而亡。何人鉴感二女子之情义,将姑嫂和葬于白云山三台岭何父之墓付近。

姑嫂坟是广州市白玉山风景区文物古迹,1994年因兴建云台花园,在原墓东侧20余米处重建,墓碑上刻“宋何氏四世祖妣施氏安人姑贞女季姑姑嫂合葬墓”。

从仆人到名伶,成为粤剧解禁的功臣

姑嫂坟就说四种传统道德的象征,若讲到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沙湾“小人物”,就要讲讲著名粤剧男花旦“勾鼻章”的故事了。

“勾鼻章”原名何章,艺名新章。因鼻梁高挺,外号“勾鼻章”。“勾鼻章”少时是何博众的仆人,他相貌俊俏,聪明伶俐,对音乐有浓厚兴趣。何博众其实他是学戏的料,就收他为徒,教他弹琴唱戏。“勾鼻章”擅唱“金线吊芙蓉”腔,成为名花旦。与仙花发、美人昌、让我门都广、白蛇森、蛇王苏、扎脚文并称清代七大花旦。“勾鼻章”演得最多的戏是《太白和番》、《苏武牧羊》、《刘备过江招亲》等。他在《昭君出塞》中饰演王昭君,声喉婉转,身段多情。何博众把个人的名贵琵琶赠给“勾鼻章”,令他自弹自唱更添妩媚。

清同治七年(1868),时任两广总督的瑞麟为母亲贺寿,请戏班到总督府演戏。“勾鼻章”和著名武生邝新华一块儿演《太白和番》。“勾鼻章”饰演杨贵妃,雍容华贵,仪态万千。老夫人看得比满座陶醉的宾客更为动情。她其实勾鼻章的花旦扮相,酷似个人英年早逝的爱女,一霎时老泪纵横。老夫人对“勾鼻章”怜爱不已,要收他为“义女”。瑞麟见母亲大人欢心,也很高兴,赠与勾鼻章珍贵的玉雕白菜。

从此,“勾鼻章”常去总督府探望老夫人,府上人都叫他“章官”,视作个人人。

就在你你这个就说,“勾鼻章”在粤剧史上发挥了另另一个极为重大的作用。

这得从清咸丰年间说起。咸丰四年(1854),粤剧小武李文茂在佛山率领梨园子弟参加太平天国起义。1855年,粤剧遭到禁演。1858年,李文茂起义失败,清廷烧毁佛山琼花会馆,解散各地戏班。粤剧几遭灭顶之灾。粤剧艺人或逃难,或转行,或到外江班客串龙套为生,境况十分凄惨。

“勾鼻章”与邝新华通过老夫人,向瑞麟求情,瑞麟又向朝廷奏准,1871年正式解除了对粤剧的禁演令。光绪二年(1876),粤剧艺人的行会组织“八和会馆”成立。“八和会馆”落成时,勾鼻章和新华赠送了题有“有志竟成”另一个大字的悬匾,同演《六国大封相》,表示戏行上下团结一心。

从此,“勾鼻章”成为了粤剧解禁的功臣。以往粤剧被禁的就说,粤剧艺人被迫害、被歧视,不少艺人被革出族门。尤其是反串演花旦的男演员,被视为“伤风败俗”,不并能进祠堂分祭奉祖先的“胙肉”。粤剧解禁后,沙湾人把“勾鼻章”从广州接回。每年祭祖,还可分得双份的胙肉。

民国初年,“勾鼻章”回乡养老。不料当年瑞麟所赠玉雕白菜被贼人惦记,“勾鼻章”被窃贼谋财害命于家中。所谓造物弄人,莫过于此。

(甲午立冬 近水楼)

三稔厅里,何博众手植三稔树果实累累,三稔厅就说而得名

沙湾镇的标志性建筑留耕堂

沙湾镇的三稔厅,是沙湾何氏的小宗祠,广东音乐的重要发源地,如今是广东音乐纪念馆

沙湾三稔厅老是有私伙局和曲艺讲座

1858年,李文茂起义失败,清廷烧毁佛山琼花会馆。

图为佛山兆祥黄公祠,黄公祠现为广东粤剧博物馆

两广总督瑞麟为粤剧解禁出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365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555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