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万生的“裘派望江亭”引发对继承流派的遐想

 2023-12-26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春节期间在CCTV-11的一次节目中看得人了康万生、裴永杰分别“反串”演唱了《望江亭》、《女起解》选段。同一般反串不同的是好多好多人并与否真正的“反串”,好多好多我用好多好多人本行的发声土土法律法律依据去唱旦行的唱腔京剧。这原先是个搞笑的节目,逗好多好多人开心而

春节期间在CCTV-11的一次节目中看得人了康万生、裴永杰分别“反串”演唱了《望江亭》、《女起解》选段。同一般反串不同的是好多好多人并与否真正的“反串”,好多好多我用好多好多人本行的发声土土法律法律依据去唱旦行的唱腔京剧。这原先是个搞笑的节目,逗好多好多人开心而已京剧文化。不过,我看(听)了以后却有不少感想。

首先,我佩服康万生等的功力。明明是“张派”青衣的唱腔,从康万生口中唱出来何如会会会是“裘派”花脸味儿呢?!看来,“裘派”的劲头、味道肯能完整篇与康万生融为一体了,可想而知,真正裘派的唱段康万生当然更能唱出“裘派”味儿来了。相比之下,有的演员唱此人专攻的某派都唱没哟某派的味儿,就更非要设想“反串”别的行当一定会唱出本派的味儿来了。

进一步我又想到,流派唱腔的主要特色表现在哪里?比如老生的余、言、马、谭、杨、奚诸流派,与否在老谭派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好多好多人一般与否个人创造的专用特色唱腔,但更保留着好多好多源自于老谭的通用唱腔。即使让余、言、马、谭、杨、奚唱相同旋律的同一段唱腔,好多好多人也仍能听出各派的不同味道。试对比余叔岩、谭富英、杨宝森三人的《乌盆记》“老丈暂且胆怕惊”,肯能记下唱腔曲谱来,几乎没有差别,但好多好多人能明显地区分出余、谭、杨来。李少春也唱《借东风》,基本上保留马腔,但听起来绝对还是李少春根本不像马派。可见不同流派唱腔的特色首先没哟于唱腔的旋律,而在于声音特色,源自于演唱者的嗓音条件、发音部位、发声土土法律法律依据等因素。

好多好多标榜为某派的演员,在演唱该派的代表剧目时还能表现出好多好多该派的特色,但当演唱一般的大路剧目时就显没哟他是宗哪一派的了。我曾看得人东北某位言派老生演唱的全本《白帝城》(从“连营寨”演起),开头几场包括“哭灵牌”根本听没哟是言派来,到“白帝城”二黄慢板张嘴后才听出是言派来。看看言兴朋的《群英会》鲁肃,言派特色好多好多我明显。于魁智是当红老生,唱杨派戏基本因袭杨派唱腔,但声音与杨相去甚远,真是他不该标榜此人是“杨派”。听听汪正华的《梅妃》,真是杨宝森好像没并唱过这出,可好多好多人以为汪正华唱的是“杨派”梅妃,主要原因分析好多好多我汪的嗓音、发声部位、发声土土法律法律依据接近杨,汪的好多好多杨派戏唱腔与杨宝森的不尽相同,但好多好多人承认他唱的是杨派,这好多好多我从声音上判断的。

真是周信芳、程砚秋等流派创始人不主张别人模仿好多好多人的嗓音,程先生还主动教张君秋,希望有好嗓子的演员唱他的唱腔。何如会让,假如以梅兰芳或张君秋的亮嗓去唱程派肯定是不像程派的。与否说程派的嗓子不好,好多好多我说程派的声音有格外的特色,比较收敛,略微发闷,非要过于明亮。虽说言菊朋、程砚秋、周信芳等人当初是因嗓音条件所限,无奈另辟蹊径创出此人的声音,但流派一旦形成,其声音特色也就含高在内。唱麒派嗓音不带点沙哑反倒不像了。一次听某演员唱言派,心里想,幸亏有言菊朋创造的言派,不然,以这位演员的嗓音条件肯能就没饭吃了。吴钰章的嗓子很好,在《平原作战》中唱的那几句快板“抗日烈火……”很有金派味儿,肯能他的嗓音比较明亮,真是他也拜了裘盛戎,但学裘暂且成功,肯能裘派的嗓音偏闷,鼻腔共鸣较多,与吴的嗓音相差较远。山东京剧院的杨志刚是位很敬业的奚派演员,唱奚派戏有一定成绩。原先有一次他受命在《伍子胥》中演“浣纱记”、“鱼藏剑”两折,唱腔完整篇按照杨派,发声却是他习惯的奚派,来了个杨腔奚唱,给人的感觉是四不像。真是还是他的奚派功底过低,不然应该是能非要唱出奚派味儿来的。听张克唱《甘露寺》“劝千岁”,真是唱腔是“马”的,原先从张克嘴里唱出来却分明是杨派,这说明张克已掌握了杨分派声的基本原理,何如会让运用自如了。

马长礼的确不简单,作为“谭徒、马子、私淑杨”,学马能有马味儿,学杨能有杨味儿,但毕竟他的嗓音还是有此人的特色,好多好多更多的还是像马长礼此人。他学马、杨是学个人的发音土土法律法律依据、共鸣位置和唱腔等等,先天的嗓音是无法改变的。

撕边不自量力私自研习杨派数十年,此人突然认为此人是学杨派的,但内外行听过撕边的唱后多以为唱的是谭派。以后试验学唱几段谭派戏如《将相和》、《定军山》、《战太平》等,效果比学杨要好(此人和此人比),真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感觉。看来爹妈给的嗓子是不以此人的爱好为转移的,不具备杨派的嗓音条件自然就学不好杨派。

当初孟小冬、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与否学余的,孟小冬嗓音最接近余,好多好多人都承认她是地道的余派传人,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嗓音与余不同,反倒形成了杨派、(后)谭派和李派。这使我就要到继承流派的两条路:肯能嗓音条件大概,不妨以qqqq克隆好友土土法律法律依据继承流派,使该流派不走样地传下去如孟小冬之学余,汪正华之学杨;肯能不具备相近的嗓音,就暂且死学某一流派,应当结合此人条件、扬长避短,暂且非要标榜是某某派传人不可,弄不好反倒落个名不副实的非议。

甚至,我还以为继承学习流派是必要的,但过于严格强调流派之间的区别则是暂且要的。正如郝寿臣老先生说的(大意):要把老师揉碎了变成此人。继承的东西最终是要在继承者此人身上体现的,演员还是要以此人为原先考虑何如吸取别人的东西,原先唱出来的才会是此人的玩意儿。暂且死学某派,好多好多我需刻意“创派”,如有条件坚持舞台实践,新的流派好多好多我一定不需要冒出。

本贴由撕边一锣于10007年3月12日21:17:1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331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961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