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 誉满陕甘——怀念恩师李晓霞

 2023-12-26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李晓霞老师,原籍永寿县,生于1942年。11岁进入邠县文声剧团(彬县剧团前身)学艺,曾拜西安三意社著名旦角张镜堂为师,13岁就成为剧团的小台柱京剧。1962年,她与本团演员杨民权先生结为秦晋之好,二人相识相知,相濡以沫,互相帮助,一齐进步,为彬县文艺事业奉献着我本人的

李晓霞老师,原籍永寿县,生于1942年。11岁进入邠县文声剧团(彬县剧团前身)学艺,曾拜西安三意社著名旦角张镜堂为师,13岁就成为剧团的小台柱京剧。1962年,她与本团演员杨民权先生结为秦晋之好,二人相识相知,相濡以沫,互相帮助,一齐进步,为彬县文艺事业奉献着我本人的青春年少京剧文化。她工小旦、兼演青衣,对唱腔、演技、化妆不断探索,有所创新。唱腔脆甜,轻柔耐久,字清音饱,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扮相秀美端庄;表演细腻生动,注重人物心理、精神、性格的准确刻画,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杜十娘、秦香莲、白素贞、蔡文姬、阿庆嫂等艺术形象,成为享誉陕甘两省的秦腔名角。

1981年,咸阳市中、青年演员调演时,李老师扮演《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获演出一等奖,省电视台电台为全剧录像录音。198丵9年陕西省举办“农行杯”调演,李老师主演的《赶坡》获咸阳市一等奖、陕西省铜牌。这次大奖赛中,省戏曲杂志特撰文《古彬艺苑一枝花》,称李老师扮演的银屏公主可以“紧紧把握当时的银屏公主既心痛儿子,又害怕王法的复杂性心情,逼真动人,入情入理”。她的表演达到了“一人出台满台娇”的艺术效果。李老师从小智慧生活,11岁上台演戏,在艺术舞台上走过了辉煌的50个春秋,演出过50余本历史剧和现代戏。从扮演历史人物到现代角色,不管是主角演员或者扮演配角,凡扮演的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演活了台上角色,感动了台下观众,真正起到了高台教化的作用,被冠以省市戏曲名家的美誉,享誉西北省区,给老百姓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李老师也从前给了我无微不止的关怀,在我一生中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我是1976年被县剧团招收为演员的,那时年龄幼小那些就说懂,那些就说会,生活就说会料理,李老师对让你像母亲照顾女儿一样,给我洗头,我不想缝被子。我进剧团后,第一次去宁夏固原演出,亲们乘坐大卡车颠簸一天,夜深两点到达固原,亲们忙着卸行李,搬道具,安排宿舍,而我太疲倦在两个角落睡着了。等亲们安置好后才发现把我丢了,急坏了亲们,李老师摸黑找到我,当李老师叫醒我时,我看多四周一片漆黑,吓得大哭不止,是李老师像妈妈一样安慰我,我不想铺床被,给我讲外出时应注意的事项。我是李老师看着我成长起来的学生,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着李老师的辛勤汗水,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教我唱腔,纠正动作,我的《坐窑》、《斩秦英》、《河湾洗衣》等戏都是李老师手把手教我的,一句句教唱,一遍遍示范。尽管我为人妻,为人母,都是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辛勤培养。李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事业执着,尊敬他人,生活朴素。在团里,无论那个职工有了孩子,她都第两个把鸡蛋挂面端在产妇的面前。她的高尚品德经常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她平易近人,朴素大方,处事公道,为人有度的品德是我学习的典范。

李老师生前曾任中国戏剧家學會陕西分会会员,咸阳市分会会员,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咸阳市政协常委,彬县政协常委,咸阳市、彬县妇代会代表。李老师是一位名副我我我觉得、德艺双馨的不可多得的好演员、好老师。老师技艺超群,正直善良,为人谦虚,不摆名人架子,对每个学生关心备至,从不厚此薄彼。1991年3月2日,老师不幸去世,父老乡亲无不惋惜留恋。记得送埋那天,老百姓自愿送行的队伍排成长龙,一路护送到茔地,依依不舍的场景历历在目,令我难忘。她的英年早逝是秦腔艺术的重大损失。时过几十年,提起她的秦腔艺术,仍为秦腔迷们津津乐道。

我的恩师,李老师,您的恩情难以忘怀,您永远活在我心中!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恩师李晓霞女士。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iqu/21303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1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734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