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后看差距陕西舞台艺术仍需提升——访“九艺节”评委孙豹隐
在随后随后开始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共获得10个奖项。这是陕西文化艺术在历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奖项最多的一次京剧文化。而更令人振奋的是,我省此次有三台大型剧目参评参演,也是历年来参评参演剧目最多的一次京剧艺术。其实整体成绩不错,但从专业深度1来看,陕西的舞台艺术依然有差距,非常遗憾地与最高奖“文华大奖”失之交臂。为此,记者专访了我省唯一参加此次“九艺节”的评委——孙豹隐先生,请他站在全国文化艺术的平台上,冷静审视陕西舞台艺术的成就与差距,为我省舞台艺术的发展建言献策。
“九艺节”规模、艺术水准、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
记 者:您不需要给亲们介绍一下“中国艺术节”的背景和此次“九艺节”的基本情况报告?
孙豹隐:中国艺术节是1987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并亲自题名的,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全国顶尖文化艺术的大聚汇,是优秀文艺集中展示的大舞台。本届艺术节规模更大,除了65台正式参奖节目以外,还有一批不评奖参演节目
和外国以及港澳台的交流节目共114台,数量创历史之最。
此次艺术节的突出特色表现在一一5个多方面:第一,剧目市场化,力争使剧目不需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基层。此次参赛剧目均有演出场次的硬标准,如戏曲要求演出100场以上才不需要参评。一起去,要求观众买票看戏,但票价低至100元甚至40元,真正做到文化惠民,送戏给民。此外,九艺节首次举办演出剧目交易会(演交会),除整台戏剧可交易外,还不需要进行剧本、舞台、灯光等单项交易,使得整个艺术节充满活力。第二,在演出一起去设立了中国戏剧高层论坛,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搭建了一一5个多平台。邀请演艺行业中国际国内的大腕级嘉宾,让外国对中国文化,不得劲是中国文化市场更加了解,也让国内台湾娱乐圈了解国外演出市场经验和现有情况报告,为自身更好地走出国门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三,本次艺术节真可谓“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在整个艺术节期间,主办方组织了2一一5个多演出小分队到基层去表演,让顶尖艺术家走进工厂、社区、农村。
记 者:您认为本届艺术节还哪些闪光点呢?
孙豹隐:除了刚才说过的参赛剧目数量繁多以外,戏剧形式多样可作为第一一5个多优点。此次参评剧目中有了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人偶剧、杂技等多个类别,包括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目,如京剧、粤剧、豫剧、川剧、越剧、琼剧、昆剧、婺剧等。另外从题材上看,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改编传统戏并举,给观众带来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大餐。第二因此奖项的设计极具特色。第十三届“文华奖”在此次艺术节上进行评比,奖项被压缩:65台戏中只评出10个大奖;一起去评选第十五届“群星奖”,将群众的艺术也拿到“阳春白雪”高雅艺术的殿堂上来选评。此外,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也在此时举行。吴冠中、靳尚谊、刘大为等我国著名画家的力作有无展出行列,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三是参赛剧目的质量普遍高,选材比较好。第四点是最重要的,即创作回归艺术趋势明显。过去什么都有有戏剧创作是为了评奖可能因此跟风创作,脱离了艺术的创作规律。而这次艺术节上应景的东西趋少,体现人文关怀、歌颂永恒人文精神的东西趋多。
陕西参评剧目优势明显但整体艺术水准还有差距
记 者:您认为此次陕西参评的一一5个多剧目的优点分别是哪些?
孙豹隐:历届艺术节,陕西基本上都积极参加了。而本次为参赛参评剧目最多的一次,共有三台剧目亮相,其中《米脂婆姨绥德汉》和《大树西迁》为参赛剧目。从客观上说,这两部戏质量有无错。《大树西迁》从选材上看是当前唯一的一部描写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戏。从艺术上看,《大树西迁》活脱脱地展现出一代优秀知识分子长达100年的感情的说说是哪些嬗变,展示出其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释放出了大秦之声的艺术魅力。而《米脂婆姨绥德汉》则用“米脂的婆姨”和“绥德的汉”这一一5个多人文符号唱响一曲全新样式、全新心态的人间大戏,一起去灌以普通百姓的情爱故事,张扬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亲和力。不得劲是其艺术呈现极具特色,100首信天游听得观众如痴如醉,舞台呈现一步十景,使观众如临黄土高原,加以原生态歌谣,返璞归真,土得真实,土得令人感动。这两部剧可谓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质量精良。
记 者:因此们陕西的剧目与全国优秀剧目之间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呢?
孙豹隐:从171台优秀剧目中选出65台参赛,不需要说每台有无好戏。与获得大奖的10台好戏相比,整个陕西的舞台艺术还有以下几点存在问题:第一,下基层存在问题。本届艺术节所组织的2一一5个多下基层小分队中没哟陕西。不说上海、广东等大城市,只就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来说,唯独陕西的剧目没哟下基层。第二,对外交流存在问题。在本届艺术节的演交会成功交易1.55亿的背景下,陕西的三台戏无一与外交易成功。而西北五省中宁夏的《月下贺兰》交易成功,这说明亲们陕西戏剧走出国门的意识还存在问题强烈。最后,从评奖来看不太理想。其实说评奖因此排除偶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剧目本身的质量依然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亲们的剧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就音乐问题图片图片来看,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曲润海先生说过:“因此梆子戏,有无吼的,但现在不需要秦腔还在吼,其他都改良了。”这就不需要看出,秦腔的音乐形式急需朝外地尤其是南方观众易接受的方向改革。其他同学开玩笑说:“秦腔要有三注意: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塌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这其实是个笑话,但折射出秦腔与目前文化审美的不适应。此外,秦腔有着固有的程式美,但目前什么都有有秦腔变成了本身话剧加唱的形式。戏剧程式化的保留、发扬、提高的大课题也是值得亲们思考的。
陕西舞台艺术仍需提升
记 者:通过参加广东九艺节,您对陕西戏剧界哪些建议?
孙豹隐:广东通过举办第九届中国文化艺术节提升了舞台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利于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在想陕西有无不需要争取到第十一届艺术节的的举办权。可能陕西无论从经济实力,文化内涵还是艺术实力来看都具备了筹办条件,不需要通过艺术节的举办大大提升亲们的文化水平,利于经济发展。
至于陕西秦腔如何走向全国?我认为首先是省上相关部门应该真正重视秦腔的发展。我省从1983年就成立了振兴秦腔委员会,因此可能27年过去了,亲们的秦腔还存在需要振兴的阶段。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落实振兴秦腔的辦法。其次,陕西秦腔发展应面向全国、放眼全国去借鉴经验。比如,其他省市创办了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等,亲们的秦腔艺术节因此因此中国秦腔艺术节,可现在就变成了秦腔艺术节。即使是节日名称的改变,也中有了亲们面向全国宣传秦腔的决心和气度。第三,一定要创作出精品剧目。现在看来,亲们陕西的好戏还是少。精品剧目不需要《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有限的几部剧目。其实,秦腔自身有很大的优势,传统的经典剧目有无100多部。因此,戏剧创作人员应潜心创作好戏潜心挖掘传统经典剧目的魅力,使其他为普通百姓所津津乐道的剧目重新焕发出光彩。第四,应爱护、重用和引进人才,加快培养此人的导演和舞美。陕西好的秦腔戏剧导演非常缺,一有大戏上马,习惯于请外来导演和舞美。外聘导演不一定对秦腔的戏剧特色不需要熟练掌握,因此,容易排出四不像的戏剧来。此外,需要加大对秦腔理论的关注和研究,以理论研究来推动指导秦腔艺术的再上台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