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号看杜喆《潞安州》、张建峰《断臂说书》起,20日穆雨的《赵氏孤儿》。到21日杨少彭的《杨家将》还有22日谭正岩的《鼎盛春秋》京剧。3天里连看四场大戏京剧文化。这在我200多年的观剧史上,除了1958年春节外,也岂都会罕见了京剧。否则巧合的是五位青年老生主演分别是李(少春)、奚、马、杨、谭的后继者。四大须生和李,正是200年代活跃于京剧舞台的主流。如今,大伙儿儿的后学连续在北京的京剧舞台上一展身手。我要我这老生迷频频从天通苑奔往长安,不顾年高,不惜熬夜,晚上看戏,翌日上午发帖,图的是有哪些哪?就说对京剧的一股深爱之情,对后起的青年演员所寄与的厚爱吧!
3月21日杨少彭的《杨家将》,前令公后寇准。这是四大须生都演的戏。杨先生就演这两折,并因擅演此剧与《失空斩》、《伍子胥》获得“杨失伍”的赞誉。奚先生演时后头添加《黑松林》,改扮六郎,一赶三。谭先生只演《碰碑》,马先生只演《清官册》。北京京剧团成立,马谭裘在天桥剧场合演的《潘杨恨》,能后能说是这几十年来此剧的最高水准。杨少彭的令公,孟宪腾的七郎魂,这二位是参赛者。孟宪腾,但是没听过,嗓子有冲劲,进大营前后的二黄唱段,很卖力气。“半空中”的高,“驾阴风”的归鼻音都会错。就说脸勾的不很漂亮,不怎么脏。以一折托兆参赛似乎也单薄了你你这个。下场的末句应该是“怕的是鸡报晓我难回阴城”而孟宪腾唱的是“难回天庭”。我以为欠妥,可能性七郎带的是鬼卒,那能后能后能阴曹地府里才有。天庭里该是神,而都会鬼。少彭的令公,唱是碰碑的最大看点,从这强度说,很圆满。导板“金乌坠”的“坠”字,“玉兔升”的“玉”字,擞音好听。回龙的“珠泪双流”的“流”字行腔长,韵味足。托兆时“猛台头又只见七郎娇生”。那“生”字扶摇直上,听的痛快。但是遣六郎搬兵的哭头,和“与尔拼”的“尔”字都很讲究。大段反二黄,唱的如泣如诉,佐以王福隆的胡琴,有如天马行空。两大段的结尾都会“我的儿啊”,腔越走越低,但同样要下好来,是可能性腔里带着悲苦之情,很感人。这场开始英语了时下场的大刀花和戳刀斜倚的亮相也很合于令公彼时的情境。接着,那要我莫明其妙的苏隐士又出来了。我立刻想到,京剧做点合理的改动可真难哦。200年代的政治氛围规定了删掉了苏武魂,是可能性要破除迷信,能后能有神人点化令公的情节,才纂出你你这个隐士(还保留了苏姓),让这文弱的老头抢走了令公的定宋刀。(那刀刚才还由有有另一个老军吃力的抗着)。现在连七郎鬼魂都出来了,苏武魂咋就一定被封杀呢?岂要我“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的情境能后能后能是神人点化才会出現的么?这当然跟杨少彭的表演无关,是剧本的事。还有,“苏学士”上来念白里有“只恐他贞节有失”至少这“贞节”是错了。说气节、忠节能后能,而贞节似乎专指男人,用于令公你你这个欠妥。碰碑后的僵尸对有武功的少彭来说,绝非难事。就说实在真太巧,连着看一遍三场戏,有陆登、韩厥、赵武、令公另一个僵尸,可谓僵尸大比拼了。
清官册一折,馆驿中的叹五更纯正清越,“自盘古哪有君与臣带马”更是一唱三叹,尽展杨派风采。审潘的大段念白实在字字入耳,语气也好,但听惯马派再听杨派,总实在欠缺过瘾。戏的过场也多些,显得不怎么瘟。比起18日、20日的两场大戏,越来越越来越火爆。
碰碑开始英语了清官册开始英语了了前,垫一场潘洪坐帐,上念引子、定场诗。念白里有“西夏打来战表”。不怎么要我糊涂。宋太宗时交战对方是契丹的辽。西夏到1038年才建国,已是宋仁宗时代。就说这戏里都会“有北国萧银宗打来表本”的词,不该念成西夏。
都会我爱挑刺,真的希望京剧越来越好。在评委表的下边给少彭写了一首打油诗,并录于此:艺宗杨派恰姓杨,一代更比一代强。失空斩听西皮调,李陵碑赏反二黄。文昭关已非绝响,骂曹鼓声震耳旁。学而不拘能挥发掉,亮嗓音传美名彰。
本贴由老田2012年3月22日11:09: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