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的签署象征着全球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然而这样的大市场却来之不易。据统计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可谓过程艰辛。
今年以来,各成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并完成1.4万多页文本法律审核工作,最终在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各方通过谈判,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这样的一个协定的过程中,可能谈判参与方更多关注是自己的脆弱点。由于各个国家在自己的产业布局上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像印度,印度制造业的能力是非常弱的,但服务业水平是非常高的。
举例来说,印度希望能够最大限度来提高服务行业的开放水平,同时又希望能够最小限度开放商品市场。比如韩国和日本,特别希望自己农业部门能够得到保护。而我们则希望我们的服务业能够逐步开放。所以由于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在相关议题上,由于偏好分歧,导致相互拉扯,所以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关于RCEP前景与影响的讨论中,中国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蔡强表示,中国政府对RCEP非常重视,相关实施准备工作早已展开。其中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承诺表转换方案制定已完成;对于协定涉及的700多条约束性义务,87%已经具备实施条件,剩下13%在协定生效后也可以立即实施。“现在从中国来讲,是万事俱备,只等(协定)签署生效。”蔡强说。
RCEP虽千好万好,但仔细一算也拖了8年的时间,为什么不早签呢?这个问题也带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RCEP的签署,各国其实也有各自的算盘罢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