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2023-12-09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举一反三的意思:[jyfnsn]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反:类推。举一反三百科解释:从一件事情类推

举一反三的意思:

[jǔyīfǎnsān]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反:类推。

举一反三百科解释: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详细解释: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举一反三的近义词:

抛砖引玉,贯通融会,问牛知马,融会贯通,一隅三反,以微知著,触类旁通,一举三反,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的反义词:

囫囵吞枣,生吞活剥,食古不化,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举一反三的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典故: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举一反三造句:

1、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4、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5、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6、凡事能举一反三,正是他学习快速的原因。

7、是想着上京找人“摆平”,还是严肃处理、举一反三?

8、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9、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0、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做到深根固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11、小明反应相当敏捷,只要老师教过的,他都能举一反三。

12、对学过的知识,经常举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识。

13、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4、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15、我们做数学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16、小明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他又做会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

17、他深入钻研,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地步。

18、这世界上有的人举一反三,一教就会,但也有无论怎麼教仍是顽石难以点头的人。

19、歷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20、家长更表示能够举一反三,应用于子女日常起居照顾上。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ulu8/35268.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20秒, 内存占用334.98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