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三代皆名伶 -名家散忆-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我的祖父陈德霖是清末民初的京剧演员,许多艺术家都受过他的言传身教。父亲陈少霖是民国时期的老生演员。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三弟陈志清继承家学,仍习老生,是北京京剧院的演员。 留心慈禧举止祖父旦角赢得太后赏识 祖父陈德霖1862年生于北京,因家贫,12岁就进入恭王府办的全

我的祖父陈德霖是清末民初的京剧演员,许多艺术家都受过他的言传身教。父亲陈少霖是民国时期的老生演员。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三弟陈志清继承家学,仍习老生,是北京京剧院的演员。

留心慈禧举止祖父旦角赢得太后赏识

祖父陈德霖1862年生于北京,因家贫,12岁就进入恭王府办的全福昆腔科班学昆曲。不久该班解散,又到程长庚主办的三庆班学习。初从程章圃习刀马旦,后又从著名昆旦朱莲芬学昆曲。

祖父19岁出科后,仍在三庆班演出。此时昆曲日衰,皮黄兴盛,祖父又拜田宝琳为师,学乱弹青衣,同时又与精通音律的名票孙春山研究唱词唱腔,曾和谭鑫培、梅兰芳、余叔岩等名家同台合作。

后来,祖父与谭鑫培、孙秀华、罗寿山等人同时被选入升平署承差。在中南海纯一斋首次承应的剧目为昆曲《昭君出塞》。后来清宫排演《雁门关》,祖父饰演萧太后。他利用进宫承差的机会,留心观察慈禧太后的举止,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表演中,创造了萧太后特有的台步,在唱腔方面也有改革和创造,深得慈禧的赏识。

祖父50岁之后,除了坚持演出外,还教徒授艺。梅兰芳的昆曲戏大多是得祖父真传。1930年7月13日,他应学生黄桂秋之邀,赴天津助演《红鬃烈马》。因天气异常闷热,加之劳累过度,返京后就一病不起,于7月27日病故,终年69岁。

祖父23岁时娶著名昆旦沈芷秋的长女为妻,生有二女。长女嫁给著名须生余叔岩,次女未嫁。沈氏病故后,又续娶时小福的小女儿,生有二子。长子即我的伯父陈少云,次子即我的父亲陈少霖。

师从余叔岩习老生父亲为毛主席演戏

父亲自幼跟王月芳学老生,9岁开始登台唱娃娃生,10岁跟陈秀华学老生。20世纪20年代末,又从姐夫余叔岩学戏。虽是亲戚,但余先生对父亲要求极严,常常熬夜。因此学起戏来精神不易集中,有时出现错误,精神就更紧张了。

学戏中碰到不少困难,但父亲仍然坚持学了5年,得余先生真传《一捧雪》、《宁武关》、《洪洋洞》等戏。

父亲1932年与著名武旦朱桂芳先生的长女朱毓慧结婚。1933年,我大姑母去世后,姑父又续娶姚氏为妻。因为种种原因,父亲停止向姐夫学戏,并于1936年拜张春彦为师,一边学戏,一边在师傅的带领下搭班演戏。

1952年后,父亲长期与张君秋合作,担任北京京剧三团副团长。1958年至1960年,他还多次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演出。1967年,父亲因患癌症去世,年仅57岁。

兄弟四人酷爱京剧有人成角有人著书

我们弟兄四人都喜欢京剧,但真正继承父业的只有三弟陈志清。他自幼喜欢唱戏,得到父亲的传授,同时还向王瑞芝、赵贯一学戏。三弟1960年被选送到中国戏曲学校青年演员进修班学习,1963年分配到北京实验京剧团,1965年借调到山西省京剧团。1987年,他调回北京,担任北京京剧院二团主演,现已退休。

我的大哥陈志嘉1957年毕业于原北京师范学院,从事中学历史的教学。我的小弟陈志忠1969年到东北兵团插队劳动,1985年调回北京,曾从事餐饮工作。他从小喜欢拉胡琴,得到著名琴师王瑞芝的点拨。

我196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在北京农林系统工作多年。1983年,调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任编辑、副编审。1980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京剧史料的搜集研究工作,1998年完成《陈德霖评传》一书的出版工作。2001年,编辑出版了《立言画刊京剧资料选编》一书。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yuan/209355.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0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189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